七月流金時,草木正蔥蘢。7月3日下午3點,安徽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幼兒環保啟蒙,青年生態宣講”實踐團隊走進沿河小區幼兒園,以“減塑護地球”為主題,為孩子們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環保課,讓“綠色理念”在互動中扎根童心。

循跡尋“塑”:發現身邊的“隱形塑料”。課堂伊始,環保小講師從“生活中的塑料”入手,帶領孩子們細數身邊的塑料袋、塑料玩具、吸管等物品;通過圖片展示,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塑料,了解塑料制品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其對“塑料污染”產生直觀認識。

妙策護綠:解鎖減塑“小錦囊”。“怎么才能幫地球‘趕走’塑料呢?”課堂小老師們順勢引導,利用生活中事例進行現身說法,如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將塑料瓶改造成筆筒、用報紙做書皮等。在問答環節,孩子們踴躍舉手,當“可回收標識”出現時,現場齊刷刷舉起了小手,“以后我要帶著媽媽用布袋買菜,再也不用塑料袋啦!”小朋友小太陽緊緊攥著手里的布袋,眼睛亮晶晶地說,“這樣大海里的小海龜就不會受傷了!”。

童趣分類:在游戲中鞏固“綠色記憶”。“物品對對碰”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課堂小講師化身童趣導師團,孩子們分組變身“分類小能手”,將塑料物品與非塑料物品分類投放,在動手實踐中鞏固綠色知識,讓綠色記憶在孩童心底扎根生長。
“這個塑料瓶要去藍色箱”、“紙杯不是塑料呀,放錯會扣分”,孩子們充滿童真的語言見證了環保理念的生動實踐。主講人李意詳表示:“這些充滿童趣的互動,讓我又一次感受到生態文明教育的傳承力量。當孩子們用稚嫩的雙手踐行減塑行動時,我們正在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播撒希望。”

此次活動以童趣化的方式拆解“減塑”知識,讓環保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摸、能踐行的日常。實踐團隊用耐心與創意架起橋梁,讓綠色理念從課堂走向生活,這不僅讓幼兒在動手實踐中播下環保種子,也生動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守護生態的責任與擔當,為學院“實踐育人”理念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