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7月21日訊(通訊員:鄭子韻、洪彬彬、黃梓嬌、曾治宇、龔越、彭佳茹)7月13日至7月19日,為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逐光義教隊的27名隊員積極響應號召,深入陽江市陽西縣沙扒鎮,開啟了為期七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義教服務、挖掘弘揚非遺文化、助力旅游業發展等多樣化實踐,既為沙扒鎮注入多元活力,也在服務中深刻感悟青春擔當與實踐價值,譜寫了一段難忘的筑夢篇章。
深耕文脈:助力陽江風箏活態傳承
在深耕地方文脈方面,逐光義教隊緊扣“弘揚非遺文化,傳承文明經典”主題,專程采訪陽江風箏協會的會長陳華新,并實地探訪當地風箏驛站,系統了解陽江風箏的歷史淵源、技藝特色及傳承。
圖為組員風箏文化驛站獲取素材照 辛子雯 供圖
為助力非遺活態傳承,實踐隊聯合陽江風箏協會開展“陽江風箏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活動采用線上線下宣講并行模式,將非遺知識送進當地課堂。
圖為成員展開非遺宣講課 張思婷 供圖
同時創新活動形式,在攤位處設置知識競答和風箏設計體驗環節,吸引群眾參與,直播間內,網友們也能實時觀看現場參與者的知識競答和風箏設計過程,多維度為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組員非遺文化宣講擺攤直播圖 麥頌偉 供圖

圖為成員采訪風箏協會會長陳永新 辛子雯 供圖
精準獻策:賦能沙扒旅游發展新路徑
聚焦當地發展需求,逐光義教隊調研組以“精準獻策”為目標,深入調研沙扒鎮旅游業現狀與非遺傳承路徑。隊員們先后走訪渡頭村紅區、環城路海貨街及沙扒灣海岸旅游景點,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當地游旅資源分布、配套產業設施及發展瓶頸。
圖為成員教學商戶抖音上貨 辛子雯 供圖
結合調研結果,團隊創新提出“紅+藍”旅游發展新模式:以景區環境協同共治為基礎,整合海濱資源與紅色文化,打造“海濱—紅色村落”特色旅游路線,推動紅色文化與海濱旅游深度融合,實現“紅藍相映”的聯動發展格局,為當地旅游業提質升級提供新思路。
圖為成員沙扒灣拾撿垃圾 麥頌偉 供圖
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逐光義教隊的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大地,用行動服務社會,不僅為沙扒鎮的發展與文脈傳承注入新動能,更以實踐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未來,團隊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探索更多助力鄉村發展的創新模式,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