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21號兩天,在六安東城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淮師大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三下鄉六安隊成員正指導居民掃碼體驗“AI導游”,手機屏幕中躍然而出的虛擬講解員,將大別山的革命歷史娓娓道來。“您只需掃描這個二維碼,就能享受專業導游講解服務,還能根據實時人流量調整游覽路線。”淮北師范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三下鄉團隊在六安市萬達廣場的智慧旅游推廣展位前,耐心地向市民演示著AI旅游助手的應用場景。作為2024級新生,團隊成員們帶著“智繪云旅,心聆旅意——新時代AI助手賦能智慧旅游”的實踐主題,穿梭于六安市的社區、車站、學校和商圈,用專業知識架起科技與旅游的橋梁。
圖1:社區工作者協助團隊成員完成問卷調查
這支7名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組成的實踐團,在六安開展了為期2天的暑期“三下鄉”活動。他們深入基層,用生動的演示和通俗的講解,讓智慧旅游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生活體驗。在六安市東城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隊開啟了本次“三下鄉”活動的首站。團隊成員們精心布置的AI旅游體驗區吸引了眾多社區居民駐足。“我們開發的智能行程規劃系統,能根據游客的年齡、興趣和停留時間,自動生成個性化旅游路線。”隊長付翱在講解中現場演示:輸入“帶老人孩子一日游”需求,系統立即推薦了六萬情峽景區-大別山風情谷-溫泉度假區的輕松路線,并標注了無障礙設施分布點。
圖2:團隊成員為群眾講解AI賦能旅游業
“以前的旅游是走馬觀花,現在的旅游是沉浸式體驗。”團隊成員江璐在演講中,以六安市開發的《立夏》紅色沉浸式戲劇為例,展示了VR技術如何重現革命歷史場景。萬達廣場的宣傳活動將實踐推向高潮。團隊成員們搭建起智慧旅游體驗展臺,通過互動裝置、VR眼鏡體驗區和智能導游機器人展示,讓市民親身感受科技如何改變旅行方式。“這個電子導覽太方便了!”群眾在體驗800公里大別山風景道電子導覽系統后感慨道,以前自駕游總要不停查地圖,現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沿途所有景點信息。這便是AI賦能旅游業的初步成效。在六安站候車大廳,實踐團隊設立了臨時服務點,針對旅客的出行需求,展示了三大AI旅游應用場景。

圖3:團隊成員在六安站合影留念
智能行程規劃系統成為商旅人士的關注焦點。團隊成員沈炳宇介紹,系統通過分析六安市特定區域內移動手機用戶數據,能精準預測景區客流高峰時段,幫助游客錯峰出行。“您看,明天上午皖西大裂谷的客流預計在10點達到高峰,建議您安排下午游覽。”沈炳宇向一位計劃前往景區的旅客展示手機上的客流熱力圖。這些數據來自景區安裝的9個智能攝像頭,實時監測著游客數量變化。掃碼即享的智慧導覽服務吸引了中老年游客群體的注意。實踐團隊現場演示了在皖西烈士陵園的“自助掃碼云講解”功能:掃描“將星璀璨”浮雕墻前的二維碼,手機立即播放專業解說,還能選擇方言版本。“數字大屏信息發布平臺已經覆蓋六安7家景區。”團隊成員夏磊指著展板上的示意圖介紹,“戶外大屏不僅發布旅游資訊,還能實時顯示周邊餐飲、衛生間位置和停車位余量,大大提升了旅游便利度。”最令人驚嘆的是沉浸式體驗技術的展示。通過團隊攜帶的VR設備,旅客們“穿越”到湯家匯紅旅小鎮,親身體驗紅色沉浸式戲劇《立夏》的震撼場景。實踐團隊深入東城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智慧旅游技能培訓活動。面對社區工作人員和當地旅游從業者,學生們變身“小老師”,傳授智慧旅游平臺的操作技巧。“在鄉村旅游營銷中,新媒體運營至關重要。”團隊成員夏磊在培訓中,詳細講解了如何利用短視頻平臺推廣鄉村文旅資源。他以六安文旅官方賬號為例,該賬號擁有9.7萬微博粉絲和7.8萬抖音粉絲,曾獲“安徽旅游十佳政務微博”稱號。培訓內容涵蓋多個實用主題:景區智慧管理后臺操作、旅游數據分析、數字營銷工具使用等。團隊成員還編寫了《智慧旅游平臺操作手冊》,圖文并茂地介紹操作流程,方便基層工作者隨時查閱。“學生們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發展理念的更新。”社區文旅負責人表示,“他們幫助我們掌握了智慧管理工具,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實踐團隊還特別關注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問題。在黨群服務中心,他們開設了“銀齡課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享受智慧旅游服務。在六安站的推廣活動接近尾聲時,一位商務旅客的反饋令團隊成員印象深刻:“我經常出差,AI行程規劃幫我節省了大量時間。今天學到的景區實時查詢功能,讓我在候車時就能規劃好下次的六安深度游。”萬達廣場的商戶們從商業角度看到了智慧旅游的價值。“客流監測數據能幫助我們精準安排備貨和人員”一家土特產商店的店長表示,“游客來源分析功能讓我們知道哪些外地產品受歡迎,優化商品結構。”

圖4:團隊成員在萬達商圈為群眾講解AI助手在實際生活方面的應用
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們親身體驗了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巨大潛力。“課堂上學的算法和模型,在鄉村旅游規劃中找到了用武之地。”隊長付翱在總結會上感慨道。團隊成員們白天開展活動,晚上則整理數據、優化方案。他們結合六安智慧旅游發展需求,編寫了《AI技術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建議書》,涵蓋智能導覽升級、民宿智慧管理、農產品數字營銷等方面。實踐團隊還特別關注智慧旅游的普惠性。針對鄉村老年游客群體,他們設計了語音交互簡化系統方案;針對文化場館,提出了多語言智能翻譯方案,助力六安文旅走向國際化。“科技賦能不是取代人文溫度,而是讓文化傳播更生動、更廣泛。”指導老師荊老師在活動總結中指出,“同學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技術人文價值的理解,這正是課堂無法傳授的寶貴收獲。”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已建成覆蓋12個景區的智慧旅游系統,通過戶外智慧大屏、智能服務終端等設備提升游客體驗。在皖西大裂谷景區,游客通過手機小程序可隨時查看核心景點的人流量,避開擁擠時段。未來,當游客漫步在六安景區,用手機掃碼聆聽歷史故事,或是在VR中感受紅色文化時,這些由青春智慧點燃的科技星火,將繼續照亮鄉村振興的嶄新征程。
通訊員:齊夢瑤 攝影:江璐,付翱,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