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廈門醫學院“取經百強·聚力鄉興實踐行”實踐隊走進南平市,聚焦當地特色非遺——建盞,與行業資深從業者潘賢森經理深度交流。隊員們實地探訪、面對面訪談,沉浸式感受建盞千年韻味,探尋匠心傳承與產業發展脈絡。
圖為建盞
交流現場,潘賢森經理手持建盞,以獨特方式開啟非遺文化講解。他輕晃盞身,利用盞內氣流與釉面共振,讓建盞發出婉轉聲響,瞬間抓住隊員們的好奇心。緊接著,他結合多年經驗,系統介紹建盞:作為閩北文化瑰寶,建盞承載世代匠人智慧,見證地域文化流變。兔毫盞、油滴盞、曜變盞等品類,因釉色、斑紋聞名,各有工藝追求與審美內涵。像兔毫盞,釉面細密如兔毛紋理,色澤金黃至銀白漸變,盡顯獨特魅力。談及制作,他著重講解選料、碎土等十三道工序,從素燒到出窯,每一步都凝聚匠心。
圖為潘賢森經理為隊員和同學們講解
實踐隊隊員認真聆聽,圍繞工藝細節、產業傳承積極交流。大家表示,此次探訪直觀領略建盞非遺魅力,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為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拓寬思路。
此次實踐聚焦特色產業與文化項目,引導青年深入基層、洞察鄉村發展。南平建盞之行,讓隊員在非遺滋養中開闊視野,為后續實踐研究筑基,助力建盞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持續煥發光彩。
圖為實踐隊和潘賢森經理合影
作者:黃雪、桂伊涵、吳培雯、顏沛垚、王璐、黃雅卿、何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