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黨的二十大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響應新時代對于青年投身社會實踐的號召,2025年7月24日-2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棚程萬里”鄉村振興調研實踐團深入陜西省楊凌示范區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基地,開展科技助農社會實踐。
在基地的智慧大棚里,深紫色的“女魔頭”、紅白相間的“新雙色”、金黃的“以色列黃龍”等各種火龍果長勢旺盛。實踐團成員們變身“采果匠”和“分揀員”,在技術員指導下學習輕托慢剪的采摘技巧,親手收獲沉甸甸的果實;在分揀包裝環節,他們運用果徑測量儀科學分級,參與包裝,親身體驗了現代農業的標準化與品牌化運作。當負責人王艷提到:“這些鮮果將通過冷鏈物流快速送達全國,讓全國各地消費者都能及時吃上新鮮的水果。”時,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現代科技如何保障“從枝頭到餐桌”的新鮮與高效。
實踐團成員在基地技術人員指導下采摘、分揀火龍果
此外,實踐團還創新性地走進直播間,當起了助農主播。“家人們看!這款‘新雙色’火龍果,一口能嘗到兩種口感!”實踐團成員手持特色品種,熱情洋溢地向網友介紹品種特點、種植技術和基地現況,結合專業知識進行生動講解。直播間氣氛熱烈,點贊數飆升,“西農學子真棒!”、“為助農青年點贊!”等暖心評論不斷刷屏。這場直播不僅有效推廣了楊凌特色農產品,更成為連接校園與鄉村、展現當代大學生知農愛農情懷的生動窗口,贏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好評。
實踐團成員走進直播間開展助農直播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楊凌青皮她園深度合作,成功將拱棚雙膜(三模)保溫、智能節水灌溉系統等10余項專利技術從理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精準調控大棚環境,破解了緯度限制的難題,讓熱帶火龍果在秦嶺腳下“安家落戶”,實現了“南果北種”。基地目前已成功種植秦紅龍、新雙色、紅水晶等20余個品種,畝產值達10萬余元,真正將“紅果果”打造成了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果”。這些突破不僅是北緯34°的甜蜜奇跡,也是西農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更是校地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科技轉化的縮影。

此次實踐讓成員們對“解民生之多艱”的校訓有了切膚之感,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了科技興農的巨大潛力和產業價值,增強了未來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青皮她園是本次“棚程萬里”之行的第一站,也是西農學子用專業知識丈量鄉土、用青春智慧助力鄉村振興的扎實一步。未來,實踐團將帶著本次的收獲與思考,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西農人“強農興農”的青春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