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間展開了為期五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初衷為敬老愛幼,為村民送溫暖,助力鄉村振興。"/>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同時呼吁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和社會力量了解并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來,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學生服務中心赴六安市金寨縣開順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5年7月7日深入鄉村田間展開了為期五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聯合村委開展多項服務,以“暖民心、強根基、聚合力”為初衷,通過敬老愛幼、協同治理等實際行動,切實服務鄉村村民需求,不斷探索創新服務形式,凝聚更多青年力量,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金寨縣,是一座鐫刻著紅色記憶的革命老區。實踐團首先來到大別山紅色電影展覽館,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紅色電影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媒介,在大別山紅色電影展覽館內,實踐團跟隨講解員,通過其生動介紹,在百部紅色電影中重溫了中國革命史。于紅色光影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體會到革命先輩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毛老師也介紹到:“在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年代,故事片電影在宣傳革命和教育人民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銘記那些激蕩山河的熱血時刻,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堅定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重任在肩,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方能讓青春之花絢爛綻放。
(圖為實踐團跟隨講解員重溫中國革命史)
時值夏季汛期,開順村毗鄰史河。村委會與網格員引領實踐團前往河邊堤壩上,開展巡河工作。聽村委會說救生圈、救生繩、打撈竹竿這些救命器具經常不翼而飛,隊員們立刻行動,共同細致完善每一處地方,一起查漏補缺。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實踐團接力將救生圈牢牢系在岸邊醒目處,又加固救生繩、檢查打撈竹竿。實踐團沿岸邊巡視完一圈后才如釋重負,臉上漾出笑容。這抹鮮艷的橙色,希望能為村民們筑牢安全屏障,守護村民的歲月安寧,它們穩穩佇立水域旁,詮釋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青春注腳。
(圖為團隊成員跟隨網格員開展堤岸邊巡護工作)
午后在開順村的街頭,實踐團成員們身著藍色短袖和紅色志愿服,化作街巷間流動的“安全使者”。隊員們手持反詐與防溺水宣傳單,與網格員攜手開展“反詐與防溺水”宣傳,向所走過的每一家每一戶耐心講解宣傳單內容,一遍遍提醒道:“陌生鏈接別點,千萬不要讓小孩單獨去河邊”,用真誠和耐心講述溺水危害的警示。一張張宣傳單,一句句貼心提示,以行動傳遞知識,讓平安意識隨清風傳遍街角巷陌,讓“安全種子”在鄉土生根發芽。
(圖為團隊成員為鄰里進行反詐和防溺水宣傳)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地區空巢老人問題日益突出,他們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具有諸多困難,實踐團成員隨之踏上走訪五保戶的暖心之旅。炎夏難耐,實踐團為五保戶們準備了清甜西瓜,添置掃帚和簸箕,希望能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絲絲慰藉。在網格員帶領下,進入獨居老人張大爺家,簡陋居所里,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實踐團放下東西便迅速行動起來,替爺爺打掃家中灰塵,驅趕蒼蠅。一番忙碌后,都圍坐門口陪大爺嘮嘮家常,歡聲笑聲穿透簡陋的墻,在屋里緩緩流淌。
(圖為實踐團為獨居老人打掃家務)
隨后實踐團帶著西瓜、棒冰和一些零食,奔赴留守兒童之家。夕陽余暉里,孩子們掩蓋不住的笑意成了傍晚最珍貴的風景。這一日的實踐,讓隊員們更加明白,老人和兒童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
實踐團成員挨家挨戶進行關于村級網格員工作滿意度的調研,問卷內容簡單易懂,實踐團將會把分析數據結果反饋給當地村委會,為優化網格員工作、提升鄉村服務水平提供參考。村里的大馬路和部分地方的落葉越積越厚,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雨天還容易打滑。實踐團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刻組織隊員開展清掃活動。大家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很快便把街道變得煥然一新。此次實踐既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也讓實踐團在服務中深化了對“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的理解。
(圖為團隊成員在街道門口打掃落葉)
實踐團與村委會進行了總結交流會。會上,隊員們抒發了這五天以來的感悟,并且提出了一些實質性的建議,村委芮曉芳說道:“你們這幾天的行動很有實踐意義,為村民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我替村民感謝你們,也希望未來能夠再次見面。”
(圖為實踐團與當地村委會合影)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不僅是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學生服務中心實踐團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在敬老助幼中傳遞溫暖的一次努力。回想開順村的一草一木,村民與兒童的一顰一笑,都另實踐團感到陣陣暖意。未來,實踐團將繼續秉持 “暖民心、強根基、聚合力” 的理念,帶著在開順村收獲的感動與思考,把鄉村的需求記在心上、把服務的責任扛在肩上。用青春力量為老人孩子送去更多關懷,讓“三下鄉”的足跡延伸得更遠,讓青年擔當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綻放更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