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殷切期望言猶在耳。此次參與西北民族大學“向陽花”實踐團,前往酒泉市社會福利院開展心理科普活動,于我而言,正是用行動響應號召,探尋意義的旅程。
初入福利院,我發現自己對孩子們有刻板印象,他們表面活潑開朗,實則將心理傷害埋于心底,服務他們需扎實專業知識支撐。“向陽花心靈成長”科普小課堂初始設計中,《第一印象小魔法——首因效應初相遇》內容偏“兒童化”,風格低齡化。第一堂課結束后,孩子們反饋課程“有趣但有點幼稚”,我意識到福利院孩子可能更早熟,遂在第二堂課開始前大幅改動方案。這讓我學會傾聽與共情,不再以“知識傳授者”自居,而是站在孩子視角服務他們,也體會到“雙向成長”。作為心理學專業學生,此次實踐讓書本理論真正“活”了起來。在《抱抱勇氣小火車》課堂上,孩子們交換贊美便利貼的場景,讓我切實體會到“積極心理暗示”的力量,看到原本不敢發言的孩子逐漸打開心扉,明白理論與實際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實踐中也面臨挑戰,孩子們性格各異,平衡各方需求、確保每個孩子融入是難題。我不斷調整策略,優化環節,鼓勵內向孩子嘗試,引導活潑孩子學會傾聽與合作,在此過程中掌握了與特殊兒童相處的技巧,提升了應變和組織能力,也深刻理解到實踐需在探索與調整中砥礪前行,讓知識落地生根。
圖為志愿者田湘在和小朋友們在講幸福是什么,卿芳菲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關愛孤殘兒童,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此次實踐活動,正是對這一要求的生動踐行。通過系列心理相關活動,我們希望為孩子們打開一扇了解自我、認識世界的窗戶;希望這些看似微小的課程,如同一束束微光,匯聚起來,照亮孩子們的心靈成長之路,給予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希望我們的行動可以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孤殘兒童群體,推動社會對特殊群體的關愛與保障。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于我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長蛻變。在專業素養上,我將課堂所學的心理學知識,靈活運用到課程設計、活動組織以及與孩子們的互動中,理論知識得到了鞏固與深化。在個人心態與價值觀方面,我收獲了更多。曾經的我,面對復雜的人際溝通和突發狀況,容易緊張焦慮。但在與福利院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學會了保持耐心與包容,用平和的心態去應對一切?吹胶⒆觽冊谖覀兊膸椭,真正學到了一些心理知識,我的內心真的充滿了成就感與滿足感,也更加堅定了為特殊群體服務的決心。我深刻認識到,個人的成長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中,才能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以及福利院工作人員合照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經歷,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它讓我明白,意義并非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蘊藏在每一次真誠的服務、每一回勇敢的實踐中。未來,我將帶著這份感悟,繼續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責任,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