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匯愛隊雙線行動:幾何課堂點亮童趣 農具清盤激活資源
7月6日清晨,人文學院“螢火匯愛”實踐隊踏露而行,在圖木舒克鄉鎮開展教育賦能與資產盤活行動。10名隊員分赴村小教室與村委會倉庫,以幾何圖形教學開啟孩童思維啟蒙,用農具清點助力資源高效管理,雙線并進深化鄉村服務內涵。
村自習室內,圓形卡紙在陽光下投映車輪般的影子,瞬間點燃課堂。“這是三角形屋頂!那是機器人手臂!”孩子們爭相用磁鐵教具拼搭創意造型。隊員以動態教學法引導觀察:當正方形旋轉成菱形,長方形組合為房屋,幾何之美融入生活認知。學生阿迪力專注拼出三層機器人,12組創意作品貼滿黑板。“磁鐵碰撞聲是思維躍動的聲音,”隊員肖敏說道,“他們用圖形搭建出整個宇宙。”
倉庫內,銹跡斑斑的農具見證著農耕記憶。隊員俯身清理37把鋤頭、24把鐮刀,按磨損度分級標注:15件輕微銹蝕經打磨可復用,9件木柄開裂需維修,13件嚴重變形作報廢處理。發現臺賬差異后,三人組采用“清點-記錄-復核”鏈式作業,在昏暗光線下重盤128項物資。汗水浸透衣背時,隊長李欣欣舉起一把纏著紅標簽的鐵鍬:“這道裂痕提醒我們,資源管理需要治愈的力量。”
“教學拼的是創意,清點靠的是匠心。”村支書楊建國指著倉庫新貼的資產二維碼評價。當日成果凝練為兩份報告:《圖形思維訓練手冊》收錄8種教學游戲,將推廣至周邊村小;《農具生命周期管理方案》首創“紅黃綠”三色標簽制,推動建立農具共享站。隊員郭脈浩撫摸孩童畫的太陽花圖紙感慨:“車輪影子轉動想象,鐵鍬裂痕刻寫責任——這就是鄉土教給我們的立體幾何。”

(文/杜若溪 攝/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