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戰場攻堅克難 童心課堂妙趣生花
7月9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三連辦公室鍵盤聲與小學教室童聲交織。人文學院“螢火匯愛”實踐隊兵分兩路:資產組攻堅87份泛黃固定資產檔案,教育組開展“漢字書寫工坊”,在數據精準與童心浸潤間詮釋青年擔當。
“這枚1998年的公章編碼,藏在裝訂線褶皺里!”隊長李欣欣用放大鏡鎖定關鍵信息。面對23件編號模糊的老舊設備,團隊首創“三代臺賬溯源法”:對照2005年手寫登記冊筆跡、2010年電子表初稿、2020年云臺賬,交叉驗證形成證據鏈。隊員肖敏舉起一本蟲蛀的物資登記簿:“我們用修復膜搶救了15頁,這是兵團發展的年輪。”歷時6小時,完成136項資產電子化建檔,誤差率控制在0.3%以內。
小學教室變身漢字魔法課堂。隊員侯雅雯握住維吾爾族男孩艾合買提的手,在田字格里書寫“疆”字:“左邊是遼闊土地,右邊是三山兩盆。”針對低齡學童注意力分散,團隊設計“知識闖關游戲”:用沙畫認筆畫、跳格子組詞語,使12名學生在游戲中掌握35個基礎漢字。課間拍攝的《我的夢想》微視頻里,女孩阿依努爾舉著“老師”字卡說:“想成為姐姐這樣會發光的人!”
“資產核查是硬功夫,支教需要軟智慧。” 村支書楊建國指著精準更新的電子臺賬感嘆。實踐隊創新“崗位輪轉體驗”機制,讓資產組員參與支教設計“漢字尋寶圖”,教育組協助開發“資產連連看”核查游戲。指導老師張燕飛評價:“鍵盤聲與童聲共鳴,正是科技與人文的鄉村振興和聲。”

(文/杜若溪 圖/李欣欣、侯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