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8月2日,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牡丹學院)研究生“三下鄉”團隊走出校園,赴洛陽小浪底,開展“洛水涵青·青年興綠”主題研學活動。學子們通過實地考察關鍵水利工程和生態展示,旨在深度認識黃河治理成就、生態現狀及保護要義,激發守護母親河的使命擔當。

實踐團隊首站深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這一總書記關切的黃河治理“關鍵棋”。在工程現場,隊員們近距離觀察大壩和泄洪設施,聆聽工作人員講解樞紐在防洪減災、保障黃河中下游生態流量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同時,團隊實地觀測了大壩和泄洪洞的運行狀態,詳細了解了其精確調控流量、沖刷泥沙的工作原理,并就總書記指出的“后續動力不足”問題與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結合專業背景,隊員們特別關注了小浪底調水調沙對下游農業墑情和灌溉用水保障的實際效果,詳細記錄了相關數據用于后續專業學習分析。親眼目睹黃河水被科學調控的壯觀景象,同學們真切體會到人類工程智慧與自然力量的共處之道,也深刻理解了守護黃河安瀾對沿線生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意義。站在巍峨的壩頂,俯瞰奔騰黃河,隊長2024級生物學研究生羅瑞感嘆:“親眼看到工程如何馴服黃河,更加明白了保護現有生態成果的重要性,不能讓污染給治理再添負擔”。
在黃河微縮景觀前,蜿蜒的河道、多樣的地貌生動呈現在眼前,展示了流域水土流失的嚴峻形勢,讓隊員們對黃河流域的整體生態面貌和脆弱性有了直觀認識,隊員們也結合沿途觀察和模型,討論著水土流失對農業生產的長遠威脅。隨后,駐足于水土保持普法知識宣傳欄前,大家認真研讀相關法律條文,結合景觀模型討論人為活動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切實提升了依法保護黃河的自覺性,隊員隊員2024級生態學專業研究生馬思祖指著《水土保持法》條款說:“曾以為法律遙不可及,如今才意識到,即便是亂扔垃圾、破壞植被這類行為,也可能觸犯法律。而守護黃河,更是每個公民不容推卸的法律責任”。
此次小浪底之行,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信念的扎根與使命的明晰。走出書本,親臨其境,隊員們增進了對母親河的了解,更在心中烙下了守護母親河的堅定信念。大家表示,將把這份生態責任感和法律意識融入生活、帶進后續的行動中,從自身做起,積極傳播環保理念。同時,作為青年科研力量,團隊成員也更加明確方向——未來將以小浪底工程的“調控智慧”為啟發,在農業生態、水土保持等研究領域深耕,用專業成果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團隊將基于小浪底之行的研學收獲與思考,繼續投身到“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守護黃河生態的實際行動,為黃河永續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