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填補鄉村教育資源缺口,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2025年7月至8月,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星火公益“向陽花”志愿幫扶隊深入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汶上集鎮,開展為期四周的暑期支教活動。志愿者們精心設計多元課程,從傳統文化浸潤到實用技能傳授,從品格塑造到紅色基因傳承,為鄉村孩子鋪就了一條開闊視野、涵養素養的成長之路。
開班儀式上,當地政府代表對支教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此類志愿服務是鄉村教育的重要補充,既能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又能搭建起城鄉教育互通的橋梁。志愿者代表則以菏澤“伯樂故里、牡丹之鄉”的文化底蘊為引,承諾將以責任與愛心陪伴孩子們探索知識海洋,助力夢想啟航。
圖為開班儀式合影 王智霖攝
傳統文化課堂上,“甲骨文探秘”成為孩子們的“啟蒙鑰匙”。志愿者通過動畫演示“日”“山”等漢字的演變軌跡,讓抽象的文字起源變得生動可感。孩子們手握彩筆還原甲骨文形態,在涂畫中觸摸中華文明的根脈,文化認同的種子在心中悄然萌發。
圖為志愿者為孩子們進行甲骨文講解 張天一攝
安全防護教育中,急救課程讓實用技能“落地生根”。志愿者借助模型講解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急救等知識,用通俗語言拆解操作要領。模擬演練環節里,孩子們從好奇觀望到主動上手,在志愿者的細致指導下逐步掌握動作規范,將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技能穩穩“裝進行囊”。
圖為志愿者開展安全急救課程 王智霖攝
防治校園霸凌課程則為成長撐起“防護傘”。志愿者以提問切入,系統解析霸凌的定義、場景與形式,結合《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傳遞尊重友善的價值觀。通過剖析成因與危害,引導孩子們認清霸凌的負面影響,在小組討論中探索應對方法,筑牢自我保護的思想防線。
此外,國家安全課堂通過案例互動,幫助孩子們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責任意識。
圖為志愿者開展國家安全課堂 羅崠攝
建軍節當天的紅色教育課,讓家國情懷“浸潤童心”。志愿者沿著歷史脈絡梳理人民軍隊發展歷程,解析五大軍種職能,講述陳祥榕等英雄的感人事跡,詮釋軍人的使命擔當。孩子們在學習軍禮的莊重中感悟軍人風采,在“我心中的軍人”繪畫里勾勒英雄形象,用稚嫩筆跡寫下敬意。全體齊唱的《強軍戰歌》,更讓赤誠的家國情懷在旋律中激蕩。
圖為志愿者和孩子們合唱《強軍戰歌》 王智霖攝
此次支教活動,不僅為鄉村孩子打開了看世界的多扇窗口,更在他們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安全意識、友愛精神與家國擔當的種子。對于志愿者而言,這既是踐行公益理想的實踐場,也是錘煉成長的大課堂,讓青春在服務中綻放光彩。作為連接城鄉教育的紐帶,支教活動為鄉村教育注入了鮮活力量,為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貢獻了青年智慧。其價值不僅在于當下的知識傳遞,更在于為孩子們的未來成長賦能,助力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堅定前行,讓每一顆童心都能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