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至29日,曾獲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表彰的“雅韻傳普團”再次走進甘肅省靖遠縣北灘鎮紅豐村,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團隊在總結去年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融合語言教育、文化傳承與產業幫扶,為當地村民和學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普通話推廣盛宴”。
趣味教學破解發音難題
針對當地兒童普遍存在的“前后鼻音混淆”問題,團隊精心設計了互動性強的語言課程。在《找朋友》情景對話中,孩子們通過“擊鼓傳花+拼音認讀”的方式,在游戲中掌握正確發音;而繞口令《說好普通話》則結合手勢舞,以韻律和動作強化記憶。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既保留了鄉音的親切感,又讓孩子們輕松習得標準普通話,為未來成長奠定語言基礎。
專業融合激發學習興趣
鐵路文化融入語言學習
團隊充分發揮鐵路相關專業優勢,推出特色課程《你我的距離》。課堂內,通過立體課本、動畫視頻和互動問答,生動講解鐵路知識;課堂外,孩子們動手搭建模型鐵軌、模擬列車運行,在實踐中鞏固普通話表達。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糾正了發音,更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受國家發展脈動,激發學習熱情。
藝術賦能語言教學
舞蹈與普通話的跨界融合成為本次活動的亮點。團隊選取民族舞《鹿鈴回響的約定》為素材,開創“動作+指令”教學法。一個響指對應“預備”的咬字練習,一次揮手伴隨“重復”的發音矯正,舒展的手臂引導孩子們自信喊出“放松”。舞蹈的節奏與語言的韻律相互映襯,讓普通話學習變得生動鮮活,文化傳承的種子悄然播撒。

推普助農拓寬致富路
深入田間地頭,志愿者們親眼見證了紅豐村枸杞產業的蓬勃生機——枝頭“紅寶石”累累,瓜田翠綠滾圓。在幫助農戶采摘的同時,團隊開設“入戶課堂”,手把手指導村民開設網店、優化產品介紹,用普通話架起農產品與市場的橋梁。從泥土芬芳到數字賦能,語言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成果匯展彰顯推普成效
活動尾聲,紅豐學校舉辦“推普成果展演”,孩子們通過情景劇、詩歌朗誦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雅韻傳普團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語言+專業+文化+產業”的多元模式,讓普通話成為城鄉對話的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

當最后一個音符在紅豐學校的操場上落下,推普成果展演的掌聲與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成最動人的鄉野樂章。這場為期六天的推普實踐,早已超越了語言教學的范疇——它是一場用普通話串聯起的“雙向生長”:孩子們在游戲與舞蹈中解鎖了更廣闊的表達天地,村民們在枸杞田與網店間摸到了連接市場的脈搏,而雅韻傳普團的志愿者們,則在黃土高原的褶皺里讀懂了“語言即橋梁”的深層意義。
紅豐村的枸杞還在枝頭積蓄糖分,正如推普的種子已在這片土地扎根。那些課堂上糾正的每一個發音、田間地頭記下的每一句產品介紹、舞蹈中喊出的每一個指令,終將化作更鮮活的表達、更暢通的交易、更自信的臉龐。未來,當孩子們用標準的普通話講述家鄉的故事,當農戶們對著鏡頭流利地介紹“靖遠枸杞”的甘甜,當鐵路模型旁的夢想照進現實,我們會看見: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激活鄉村活力的密碼。
雅韻傳普團的腳步不會停歇。從趣味教學到專業融合,從藝術賦能到助農實踐,這條“語言+”的創新之路,終將延伸出更豐富的枝芽——讓普通話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讓鄉音與標準語和諧共生,讓每一個鄉村都能在清晰的表達中,與時代對話,與世界相連。而紅豐村的夏天,不過是這場漫長征程中,一個明亮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