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的重要指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與數字經濟發展,蚌埠工商學院國際商務學院“薪火相傳”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25日至30日在徽州開展了為期6天的實踐活動。團隊聚焦非遺、農產品及文旅產業,采用“調研-實戰-策劃”模式,探索電商賦能新路徑。
西溪南:非遺與電商結合初探
團隊首站走訪西溪南古村落,與徽州磚雕傳承人吳仕杰、木雕傳承人吳玉林等匠人交流,識別出線上流量不足、包裝同質化等問題。調研發現黃山毛峰、筍干等特產線上溢價空間達20%-30%,但包裝標準化率不足40%。針對這些問題,實踐團提出了將文化故事融入產品、通過短視頻進行場景化展示等創新方案。7月26日,團隊開展首場非遺手工藝品直播,2小時內吸引416名觀眾,獲3.9萬點贊,進房率31.93%,數據表現優于同類優秀主播。
同日,國際商務學院與西溪南村委會舉行共建儀式。村書記吳志明介紹了村內豐富非遺和生態農產品資源,但面臨傳播有限、農產品銷路窄及年輕人口外流挑戰。雙方就“電商激活本地資源”深入探討,達成合作共識。
實踐團與徽州磚雕傳承人吳仕杰交流
實踐團與木雕傳承人吳玉林交流
實踐團首場非遺手工藝品直播數據
蚌埠工商學院國際商務學院與西溪南村委會舉行共建儀式
屯溪老街:破解商戶轉型困境
7月28日,團隊調研屯溪老街發現,僅3家老字號商戶擁有直播間,67%商戶因缺乏運營人才、擔心線上沖擊線下而對轉型持觀望。團隊隨即策劃“掃碼領非遺體驗券”、“線上預售享8折”等聯動活動,設計3套融入“徽商故事”的電商主頁方案,并提交《屯溪老街電商發展建議報告》,提出“校企共建運營實訓基地”等5項建議。
實踐團與屯溪老街商戶討論線上轉型方案
徽州博物館:汲取文化創意靈感
實踐團踏入徽州文化博物館,啟程追溯文化的新旅程。在博物館內,隊員們目睹了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磚雕)承載的深厚歷史,以及徽州文書的精美典雅和新安畫派作品的深遠意境等珍貴展品。他們沉浸在徽州的歷史、民俗與藝術之中,通過講解員的引導深入理解了“馬頭墻紋樣”、“新安畫派意境”等20個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符號,深刻領會了這些符號背后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家族倫理和藝術追求。這些從歷史深處提煉出的文化符號,激發了團隊的創作靈感,最終孕育出多份融合徽州文化精髓的電商創意方案,并積極向當地推廣其應用價值。
實踐團參觀徽州文化博物館
大峽谷:關注生態農產與文旅融合
7月29日,實踐團深入徽州大峽谷5個行政村,了解到高山茶葉、山核桃等農產品物流成本占比高(約35%),品牌認知度局限于周邊。團隊在茶園、蜂場等周邊地區開展問卷調查,并針對物流和品牌問題設計6種溯源包裝方案,規劃3條結合徒步和茶園采摘的旅游路線。
此次實踐形成了涵蓋非遺、農產品、文旅的調研報告,開展了直播,拍攝了非遺技藝、特產及古村風貌視頻,記錄了數十家商戶現狀與轉型需求。隊長王詩雨表示,團隊將持續跟蹤,通過義賣、線上展廳等形式,推動電商賦能長效機制,助力徽州鄉村振興。
(撰文:陳曦 拍攝:何佳 審核:周辰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