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月 24日至7月1日,塔里木大學 “青胡楊・戎光灼灼紅色足跡實踐隊” 深入阿拉爾市,先后走訪退役軍人曾海先、賴世全,以實地調研記錄邊疆軍人的堅守故事與精神傳承。
6月24日下午,實踐隊在塔水小區拜訪退役軍人曾海先。他回憶起 50 年前阿拉爾的交通困境,當時塔里木河上沒有大橋,過河只能乘坐木船,他曾目睹孕婦因渡河延誤在船上產子、木船翻覆等險情。談及人生遺憾,他因堅守邊疆未能在父親病危時及時返鄉,父親去世成為他心中的隱痛,但父親 “好男兒為國守邊疆” 的遺訓成為他的動力。退休后,他擔任三五九旅紀念館銀齡講解員,5 年累計宣講 200 余場,受眾超過 2 萬人。

6月27日上午,實踐隊前往曾海先退休前工作處進行訪談,退役軍人曾海先與少數民族 “結親連心” 并簽訂民族團結 “連心卡”,開展書法培訓班書寫 “民族團結一家親”,走訪現役軍人家庭解決老人照料、子女輔導等實際問題。不少學子受其影響畢業后留疆基層工作,他表示看到年輕人接棒就放心了。
6月28日,在三五九旅紀念館,曾海先為西安游客講述三五九旅 “一把镢頭一支槍” 開墾南泥灣的歷史,講到戰士以野草充饑時聲音哽咽,談及豐收麥浪時眼中放光。他結合自身軍旅經歷穿插紀律故事,通過老照片、農具實物講解與觀眾互動,盡管年事已高,仍堅持每次講解前打磨講稿、查閱史料,誓言只要能走能說,就把紅色故事講下去,其銀發宣講已成為紀念館特色品牌。
7 月 1 日,塔里木大學實踐團與退役軍人賴世全展開交流。他退役后投身生態禽蛋養殖,創業初期克服資金短缺問題,獲得政府 35 萬貼息貸款、工會 25 萬免息貸款,還克服技術瓶頸,如寒冬接運雞苗遇低溫損耗、疫苗配比從零學起等難題,如今建成 3 個現代化蛋雞場、1 個生態養殖示范場,存欄蛋雞 3.5 萬只,年銷雞蛋 50 噸、純收入 65 萬元。他手把手傳授技術,帶動 260 戶南疆貧困戶掌握養殖技能,促成 5 家畜禽合作社落地十二團,疫情期間還向抗疫一線捐贈雞蛋物資。
實踐隊成員李甜甜在十二團退役軍人服務站專訪賴世全,他提到 2010 年放棄團場獸醫 “鐵飯碗”,因目睹周邊職工貧困而決心帶動養殖創業,創業中首趟雞苗運輸遇元月份阿克蘇低溫,部分雞苗凍死,疫苗配比無經驗,四處請教行家,他特別感謝政策扶持的審批流程簡化與資金支持。 “青胡楊・戎光灼灼紅色足跡實踐隊”在三下鄉實踐中,從曾海先哽咽講述的歷史細節,到賴世全養殖場里自動化設備的運轉聲,觸摸到了邊疆發展的脈絡,感受到退伍軍人用行動詮釋的 “變與不變”,變的是建設邊疆的方式,不變的是 “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的軍人本色,這份精神正激勵著青年學子。(文/李朋 李甜甜 攝/李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