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7月10日,福州大學計算機與大數據學院“薪火相傳,筑夢龍文“實踐隊同天津大學無憂實踐隊共同來到漳州藍田經濟開發區,在城市會客廳中感受龍文區發展的滄桑巨變,同時去往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會進行參觀學習。
藍田繪新景:科創提質效,生態潤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開發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藍田經濟開發區作為漳州成立最早的省級開發區,同時是漳州“產城人”融合度最優的開發區,推動形成了藍田、龍文、朝陽、郭坑“一園四區”的發展格局。園區功能緊緊圍繞“四軸并構,縱深推進”的理念,打造城市型產業新城。
“龍文,良馬也,見鞭影則疾馳,不俟鞭策而騰驤。”走進藍田經濟開發區城市會客廳,我們窺見龍文區數十年發展的縮影。作為漳州核心,龍文區于1997年1月正式成立,全區總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僑鄉和臺灣同胞祖籍地,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生態園、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等基本榮譽。
現如今,開發區內擁有4家世界500強企業,194家規模以上企業,并規劃科技產業園、新興產業聚集區、高端機械設備產業三大核心智慧園區,形成食品飲料、家居日用、電子機械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園區擁有完備的科研環境和科研團隊,雄厚的科技研發實力,帶動了國家戰略新興行業的落地和發展,同時為智造產業造就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園區筑夢增添新動能。
古厝煥新顏:匠心續舊韻,文脈延新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今天,實踐隊來到福建省級非遺示范基地——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所,在紅磚白石間觸摸歷史的溫度,于飛檐翹角下聆聽歲月的回響,完成一場跨越時代的對話。
通過講解員的細致介紹,這些古代建筑紋樣在我們眼里漸漸鮮活起來:銅錢紋、龜背紋交織的紅磚拼花,透著安穩綿長的意趣;一方“鹿鶴同春”的福字石雕,寄寓著人們對豐足安康、幸福綿長的向往;清中期的“琴棋書畫”束隨,以精湛的透雕技術勾勒琴棋書畫之韻,訴說著對才情與雅致生活的恒久期許。
此次古厝之行,實踐隊隊員深刻領悟到文化傳承的內涵。守護古厝,就是在守護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這或許就是文化傳承最動人的意義——在磚石的肌理中,讀懂過去,映照當下,啟迪未來。
實踐出真知:干中解難題,做里悟真經
行程尾聲,實踐隊安排了一次隊內黨課學習。大家圍坐一起,在會議室內緊密圍繞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重溫黨的基本理論和最新精神,特別是關于鄉村振興、青年使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深刻闡述。在學習討論過程中深化了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真切感受到理論偉力與實踐偉力的同頻共振。
最后,大家依次匯報近期的實踐成果,內容豐富多彩,充分展現了實踐隊隊員這幾日的扎實收獲。隊員們不僅陳述事實與數據,更結合親身經歷分享了深刻的感悟與成長。大家認真聆聽,相互啟發,共同梳理這段實踐旅程中凝結的集體智慧與豐碩果實,為最終的總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薪火相傳,筑夢龍文”實踐隊將持續強化理論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新時代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以實際行動在漳州開展更加深入、更具意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