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芳華獻鄉野,書香墨韻潤童心——云南師范大學數學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通訊員:黃浦丁,侯阿玉,尹麗曉】支教課堂添新趣,扭扭棒變出大世界。支教課堂上,扭扭棒成了孩子們的“魔法棒”。志愿者們演示基礎繞法后,彩色棒被一搶而空。同學們發揮創意,疊出歪扭卻認真的玫瑰,擰出燈籠似的彩環,粘牢總掉耳朵的小熊戒指,還有撲棱翅膀的蝴蝶、歪框眼鏡。戴上作品的笑臉,讓陽光都添了幾分活潑。下課鈴響,同學們舉著“寶貝”,眼中光芒比扭扭棒更耀眼,一堂手工課點亮了童真與想象。

支教課堂樂趣多,數獨魔幻圓引童歡。數獨課上,志愿者們介紹其源于18世紀瑞士,同學們瞪大眼睛聽得入神。入門題鋪開,小手紛紛舉起,搶答與討論聲交織,熱鬧極了。魔幻圓課更有趣,同學們緊盯迷宮圖,手指比畫路線,找到出口便歡呼。創作環節,彩筆在圓紙游走,星星迷宮、暗藏陷阱接連出現,互相挑戰:“你能走出我的嗎?”兩節課后,好奇化作亮晶晶的成就感,童真與智慧共閃耀。

支教課堂添新趣,文化科普啟新知。志愿者開展“中國美食文化”科普課程,通過生動視頻與詳實知識介紹,帶孩子們領略各地風貌。課程以“民以食為天”為切入點,解析美食與地域性格、文化的深層關聯,讓孩子們在品味“萬家煙火”中拓寬視野。課程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直觀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其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課堂上孩子們積極搶答,互動熱烈。此外,志愿者還設計“乘法趣味學習”等課程,以生動形式引導孩子走進知識世界。一系列科普課如明燈,既讓美食溫情常駐心間,更點亮了孩子們看世界的眼睛,助力他們在多元知識滋養中成長。


支教課堂創新趣,五彩黏土造童趣。志愿者開展的黏土創意課程上,36色黏土成為孩子們馳騁想象的載體。孩子們通過雙手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轉化為具象作品,用繽紛色彩構建出一個個充滿童趣的世界。課堂上,孩子們睜著圓亮的眼睛專注觀察黏土作品圖片,小手在創作中忙碌不停。這場黏土課不僅點亮了孩子們的童心,更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在指尖的靈動中綻放想象力與創造力。
此次活動以手作與數學為紐帶,讓抽象數理融入指尖創作。孩子們在合作手工中深入數學知識,于編織折疊里發現數字規律,不僅在動手實踐中夯實知識根基,更在創意迸發時點燃數學興趣。讓理性之美在童心萌芽,用手與數編織出成長的彩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