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印記,傳承不朽精神
“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紅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為深入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2025年8月10日,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薪火傳校史”實踐隊走進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楊柳雪不忘初心黨性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觸動心靈的紅色之旅。在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土地上,實踐隊員們從一處處紅色遺跡、一件件珍貴展品中,汲取著奮進的力量。
追溯往昔,探尋村史記憶
實踐隊員們首先踏入楊柳雪村史館。一進展館,那以“棉區(qū)紅旗”為主題的展示映入眼簾,泛黃的老照片、銹跡斑駁的農(nóng)具、珍貴的歷史文獻,瞬間將隊員們拉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中,隊員們了解到,當時的楊柳雪是一片鹽堿地,糧食產(chǎn)量極低,但勤勞勇敢的楊柳雪人沒有向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低頭,他們戰(zhàn)天斗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通過挖溝開渠、引黃壓堿等一系列舉措,硬是在這片“白茫茫”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七年糧棉“雙高產(chǎn)、雙貢獻”的奇跡,成為“全國棉區(qū)的一面紅旗”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員們不禁感慨:“這些展品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辛與輝煌,楊柳雪人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緬懷總理,感悟崇高風范
懷著崇敬的心情,實踐隊員們來到了懷周祠。懷周祠是全國唯一一處由民間自發(fā)籌資修建的緬懷總理的紀念祠堂,莊嚴肅穆的氛圍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中。走進祠內(nèi),一座周恩來總理的塑像矗立中央,總理那和藹的面容、堅定的眼神,仿佛穿越時空,與隊員們深情對視。塑像旁邊“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的兩行大字格外醒目,這是人民對總理最真摯情感的寫照。
祠內(nèi)陳列著從1919年至1976年近六十年來體現(xiàn)周總理革命歷程和豐功偉績的192幅圖片、86幅書法,以及《周恩來選集》《周恩來年譜》等珍貴書籍。實踐隊員們沿著展線緩緩前行,認真聆聽著周總理的每一個故事,從南昌起義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從萬隆會議的“求同存異”到日夜操勞國家大事,周總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無私奉獻?吹街芸偫碓谄D苦環(huán)境下仍一心為民的事跡,實踐隊員們不僅被周總理一心為民的精神所震撼,而且更加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瞻仰舊址,傳承紅色精神
最后,實踐隊員們參觀了毛主席著作講習所和紅色藏品展館。在毛主席著作講習所,實踐隊員們圍坐在一起,聆聽著工作人員講述當年村民們在這里學習毛主席著作、領悟革命精神的場景。墻壁上的一幅幅標語、擺放整齊的桌椅,仿佛重現(xiàn)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正是憑借著堅定的信仰和對革命真理的追求,老一輩革命者才能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
在紅色藏品展館,各類紅色藏品琳瑯滿目,有不同時期的毛主席像章、革命時期的報刊雜志、老物件等。每一件藏品都承載著一段歷史,它們是革命歲月的見證者。隊員們仔細端詳著這些藏品,感受著革命先輩們的熱血與激情。實踐隊員們感慨道:“這些紅色藏品是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保護好、傳承好它們所蘊含的紅色基因。”
此次參觀楊柳雪不忘初心黨性教育基地的活動,給實踐隊員們帶來了深刻的觸動。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紅色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訊員 張靚穎)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周恩來總理雕像 張靚穎供圖
圖為楊柳雪不忘初心黨性教育基地村史館 張靚穎供圖
圖為楊柳雪不忘初心黨性教育基地張靚穎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