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7 月 3 日至 7 月 6 日,棗莊學院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 “筑夢育苗 七彩護航”“語” 黨同行志愿服務團,先后在嶧城區底閣鎮、峨山鎮、古邵鎮開展“返家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以小學年齡段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旨在從紅色精神傳承、地理文化認知、科技創新意識、環保與安全意識等多個方面,全面增強鄉村兒童的綜合素質,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圖為實踐團師生與鄉鎮小朋友合影留念。王子健攝
7 月 3 日,實踐活動首站來到嶧城區底閣鎮。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帶來的歌伴舞《超級英雄》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活力,孩子們跟隨著音樂的節奏揮舞著小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鐵道游擊隊的隊員們在艱苦的環境下,用智慧和勇氣抗擊敵人,他們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實踐團成員魯琦在進行鐵道游擊隊精神宣講時,結合生動的歷史故事,讓孩子們聽得入了迷。隨后,關于袁隆平精神的宣講,更是讓孩子們了解到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糧食問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少孩子紛紛表示要學習袁隆平爺爺無私奉獻的精神。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袁隆平精神。邵亞欣通訊員攝
思想引領方面的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在演講中,實踐團成員滕英皓以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為題,激勵孩子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組織孩子們朗誦《少年中國說》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的鏗鏘之聲回蕩在現場,展現出孩子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上,實踐團成員通過小故事、小游戲等形式,讓孩子們深刻理解了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等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在制作國旗的活動中,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粘貼著五角星,眼神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小朋友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安金海通訊員攝
科技創新環節更是讓孩子們興致勃勃。實踐團成員組織小朋友用吸管搭建模型,有的孩子搭建出了漂亮的房子,有的則搭建出了堅固的橋梁;過濾水實驗中,當看到渾濁的水經過過濾變成清水時,孩子們發出了陣陣驚嘆。“我以后一定要知道這個實驗的奇妙之處!” 底閣鎮中心小學的學生王嘉明興奮地說。
圖為小朋友搭建出理想的吸管模型。安金海通訊員攝
7 月 4 日,志愿服務團來到嶧城區峨山鎮。歌伴舞《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響起,孩子們和實踐團成員們一同放聲歌唱,用嘹亮的歌聲抒發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地理文化認知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帶領孩子們拼插中國地圖,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熟悉祖國的版圖。“指尖上的神奇地貌” 彩泥手工活動更是備受歡迎,孩子們用彩泥塑造出了高山、平原、河流等中國地形。實踐團成員邵亞欣一邊指導孩子們制作,一邊進行啟發式講解:“大家看,這是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同時,實踐團成員們還搭配地理教具進行講解,通過互動問答的方式,深化了孩子們對祖國地理文化的認知,激發了他們對自然科學與地理知識的興趣。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共同搭建建筑模型。安金海通訊員攝
7 月 5 日,志愿服務團的最后一站來到嶧城區古邵鎮。安全知識普及是此次活動的重點內容之一,實踐團成員讓孩子們觀看了精心制作的微課視頻,視頻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孩子們樹立起 “危險的事情我不做” 的觀念。此外,實踐團成員邵亞欣借助交通暗箱實驗教具開展了 “被看見才安全” 交通安全活動,通過模擬不同光線條件下的交通場景,讓孩子們明白在道路上如何才能被司機看見,從而增強安全意識與規避風險的能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小朋友展示交通暗箱。安金海通訊員攝
兒童關愛活動同樣豐富多彩。丟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團隊集體游戲讓孩子們在奔跑跳躍中強健了體魄,感受到了協作的快樂。“我們一組贏啦!” 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 活動則為孩子們搭建起了傾訴心聲的平臺,實踐團成員通過閱讀心理故事、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孩子們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助力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進行游戲互動。高銘君攝
此次“返家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用實際行動為鄉村兒童送去了知識和關愛,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實踐團成員表示:“在服務中,我們總能在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睛中看到小時候充滿求知探索欲的自己,幫助鄉鎮兒童增長學識的同時,更是充實我們內心深處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