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之力邂逅農業強國,當專業之智融入鄉村振興,2025年7月23日-24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數耘云圖,智繪豐年”——山東省農業托管數字化發展現狀與優化路徑調研團隊前往青島市平度市和萊西市開展實踐調研活動。此次調研得到了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畜牧獸醫局)、萊西市農業農村局、平度市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以“聚焦托管數字化,青春力量助振興”為主題,精心構造“聽、看、問、議”實踐體系,用腳步丈量田野,用知識助力鄉村。
作為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和青島市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平度市從“農業大而不強、工業散而不聚”到“工業農業雙強”,平度已撕掉舊標簽,樹立起縣域高質量發展標桿的嶄新形象。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問卷調研+深度訪談+實地觀察的形式,獲取了涵蓋政策執行、技術應用、農戶需求等8個維度的農業數字化發展數據。為實踐團隊下一步優化訪談提綱,動態調整調研重點提供了依據。
白沙河街道:技術落地顯成效,農戶實踐見真章 7月23日上午,調研團隊首站來到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在西點后村,團隊走訪了平度市杜勻朔農產品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杜寧寧詳細介紹了農場近年來應用綠色增肥技術的實踐成果。通過秸稈還田與生物有機肥搭配使用,讓今年小麥得到了增收,并大大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數字化墑情監測讓灌溉更精準,既省水又省力。隨后,團隊前往中洼子村,與種植戶趙文深入交流。趙文種植的玉米田全部采用綠色防控技術,通過性誘劑和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蓼蘭鎮:合作社牽頭,技術推廣有章法 結束第一站的調研以后,調研團隊來到蓼蘭鎮勝利村,采訪了青農種子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元江,通過采訪,團隊成員了解到侯元江自投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以來,通過良種繁育與示范帶動周邊30多個村莊5000多戶農民實現小麥育種產業化。并通過采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綠色增產技術,選用“青農”系列等優良品種,實現了糧食高產穩產。團隊成員還跟隨侯理事長參觀了青島青農種子產銷專業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隨后,團隊成員前往道望丘村,來到了平度市燕林家庭農場,并對農場法定代表人劉召法進行了深入訪談。
南村鎮:農機賦能綠色種植,社會化服務成支撐 經過短暫休整之后,團隊抵達了平度市南村鎮桑園村,對華強農機合作社的王玉芹和清河家庭農場的李森進行了重點訪談。華強農機合作社是平度第一家機耕、機收、機播、維修、培訓于一體的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王玉芹流轉經營土地4000余畝,累計向社會貢獻糧食1億余斤。東辛莊村清河家庭農場的李森則分享了“稻漁共生”模式的成功經驗。稻田里養殖的小龍蝦既能除草滅蟲,排泄物還能當肥料。
萊西市:規模綠色增糧,合作社變依托 7月24日,團隊來到本次調研的最后一站萊西市日莊鎮瓦莊村和沽河街道,對青島恒岳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青島豐諾農化有限公司進行訪談交流。在恒岳農作物合作社,社長郭立紅向團隊成員介紹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主要經營幫助本社成員統銷收購、技術培訓,曾承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隨后,團隊來到了青島豐諾農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峰介紹到公司遵循“豐有望、諾必行”的發展理念,形成了集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等服務于一體,幫助農民生產。
此次調研之行,調研團隊通過實地走訪、交流訪談等形式,共完成53份有效調研問卷的回收,3份無效問卷,每份問卷平均耗時近1小時進行一對一采訪,經過了10余個小時的走訪調研,團隊成員人均采訪人次達到了10人次。系統掌握了綠色增糧技術在不同經營主體中的應用現狀。團隊負責人表示,將梳理調研數據,形成技術推廣可行性報告,為優化綠色農業政策提供參考,讓更多農戶享受到技術紅利,以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