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泉涌玉澤萬戶 古鎮流金耀千年 ——記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志愿服務隊探訪巫溪縣寧廠古鎮
發布時間:2025-07-08 閱讀:
鹽泉涌玉澤萬戶 古鎮流金耀千年
——記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志愿服務隊探訪巫溪縣寧廠古鎮
7月7日下午14:00,“青春飛揚·融情夏鄉”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抵達寧廠古鎮,實地探訪這座承載四千年制鹽史的文化遺存,見證其保護現狀與發展脈動。
踏入古鎮,龍君廟鹽池遺址的鹽泉靜靜流淌,與巫溪博物館展出的龍頭嘴鹽泉模型遙相呼應,"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的古老贊譽,印證著這里曾作為重要產鹽地的輝煌。走過鹽泉鐵索橋,拾級而上的吳王廟遺址雖建筑殘缺,其歷經千年的恢宏底蘊卻引人遐思,恰是古鎮滄桑變遷的縮影。
在河邊步道居民屋前,胡敬鋒向隊員們講述了古鎮的過往:這里曾是繁盛的產業聚集區,一口鹽泉養活數萬人,108口鹽鍋通過分鹵、輸鹵、制鹵等工序,單鍋產鹽逾一噸,鹽業的興旺讓此地商賈云集,帶動了運鹽、食宿等關聯產業蓬勃發展。
隨后,隊員們來到古鎮社區居委會,采訪了支部書記賀茂春。據其介紹,古鎮保護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文物建筑及有人居住的危房,政府已出資修繕;對于無人居住的C級、D級危房,因資金及產權問題暫未整改,但均張貼警示標語提醒注意安全。目前已收集到相關建筑的平面圖與結構圖,但因具體方案未明確,整體保護進度較為緩慢。
賀茂春表示,已修繕建筑嚴格遵循"保護性修繕"原則,均按古鎮原有風貌復原。社區公共廁所延續傳統風格、"鹽工俱樂部"特色建筑,復刻民國時期特色,既保留歷史韻味,又兼顧實用功能。此外,居委會工作人員會每日巡查古鎮居民比如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完成排查線路安全的常態化工作,更彰顯著對古鎮及居民的溫暖關懷。
談及旅游業發展,賀茂春坦言,雖早有規劃且宣傳到位,但受限于資金,古鎮硬件設施未能同步完善,導致游客體驗存在落差。不過,7月1日巫云開高速公路的通車,為古鎮帶來了新機遇,到訪者日漸增多。
從千年鹽泉的流淌,到現代保護的實踐,寧廠古鎮的故事,是文化遺產守護的縮影。隨著交通條件改善與保護工作的推進,這座沉睡的鹽都正逐步蘇醒,其承載的歷史記憶與人文精神,終將在時代更迭中煥發新的生機。
記者:向思蔓
攝影:陶涵
作者:向思蔓 來源: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