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青山含翠,云霧繚繞。近日,南寧理工學院“青音向黨·啟明心向”實踐團成員走進這里,開展了一場以“茶”為媒的鄉村振興之旅。在仙人山茶田,他們學習采茶技巧,體驗指尖上的非遺;在布央侗寨炒茶工坊,他們變身“制茶師”,感受炒茶工藝的匠心獨運;在屹宏茶葉電商基地直播間,他們化身“帶貨主播”,為侗鄉茶打開銷路。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青春實踐,是新時代青年以茶為筆、以心為墨書寫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
采茶:仙人山茶田里的“生態課堂”
在茶園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走進仙人山茶田,學習了“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的采摘技巧,了解了不同品種茶葉的生長環境與采摘周期。他們穿梭于茶園中,輕輕掐下鮮嫩的茶芽,親身體驗采茶的樂趣,實地感受侗鄉茶葉的生長環境和采摘文化。經過一上午的勞作,實踐團共采摘了近10公斤的鮮葉,初步估算可制成約2公斤干茶。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摘茶葉
炒茶:煙火灶臺上的“匠心傳承”
實踐團走進炒茶工坊,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江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楊師傅親自示范。從高溫殺青到揉捻成型,再到烘焙提香,每一步都蘊含著傳統工藝的精髓。實踐團成員們圍在鍋邊,學習控制火候、力度和手法,記錄炒茶過程中的溫度、時間等關鍵數據。在楊師傅的指導下,反復練習揉捻手法,感受茶葉在掌心的質感變化,親身體驗手工炒茶的全過程。通過實踐,成員們不僅學到了炒茶技藝,更深刻體會到侗鄉茶文化的深厚底蘊。經過一下午的努力,實踐團成員共炒制出約1.5公斤優質干茶,茶葉香氣馥郁,條索緊結。
圖為實踐團成員展示炒茶成果
直播:網絡云端上的“帶貨新潮”
為助力侗鄉茶葉銷售,實踐團與屹宏茶葉電商基地合作開啟直播帶貨活動。在屹宏茶葉電商基地搭建的專業直播間里,實踐團成員化身“帶貨主播”,向網友們詳細介紹三江茶的產地優勢、制作工藝和獨特口感。通過鏡頭展示茶園風光、炒茶過程和成品茶葉,讓觀眾直觀感受侗鄉茶葉的魅力。同時,還邀請當地茶農進入直播間,分享茶葉種植過程中的故事和趣事,增加直播的趣味性和可信度。直播中,實踐團成員還與屹宏茶葉的專業電商團隊緊密配合,學習電商運營技巧,優化直播流程,提升觀眾購物體驗。
圖為實踐團成員直播現場
以茶為媒,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青音向黨・啟明心向”實踐團收獲頗豐。團隊深入三江侗族自治縣,通過在仙人山茶田學習采茶技巧、在布央侗寨炒茶工坊體驗傳統炒茶工藝、在屹宏茶葉電商基地參與直播帶貨,全面了解了當地茶葉產業的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流程。實踐團不僅積累了傳統農業技藝與現代電商運營的實踐經驗,更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實際場景中,切實為侗鄉茶葉產業注入新活力。成員們在實踐中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提升了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也更加明確了當代青年助力鄉村發展的責任與使命,為未來持續投身相關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實踐團合照
作者:周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