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農業大學,有群“特殊住戶”比學生還“自在”——它們不用搶圖書館座位,不用趕早八課,僅憑一身軟毛和“喵喵”叫,就把師生們變成了“專屬鏟屎官”,活成了校園里的“喵主子”。
清晨的食堂后門,是“橘座”的專屬“干飯區”。它踩著小碎步蹲在臺階上,尾巴輕輕一甩,對著路過的同學“喵”一聲,立馬有人從早餐袋里分出半個肉包。有同學調侃:“我趕早八還得擠食堂,它倒好,干飯不用排隊,主打一個‘校園干飯VIP待遇’。”要是遇上雨天,還有人專門把紙箱改成“臨時貓窩”,墊上舊圍巾,生怕“橘座”淋著。
圖書館旁的“三花學霸”更會“拿捏”人心。午后陽光正好時,它總趴在臺階上,見有人抱著書本路過,就慢悠悠蹭過去,用腦袋頂頂人家的手背。有考研同學干脆把復習資料攤在旁邊,拍張“貓咪陪讀照”發圈:“有‘喵監工’在,摸魚都不敢了,復習效率直接翻倍!”
這些“喵主子”還自帶“社交屬性”。有同學因為給同一只小黑貓喂過糧,從陌生變成了好友;老師上完課路過,逗逗“喵主子”,疲憊都少了大半。學生社團甚至組建了“喂貓小分隊”,給每只貓做了“身份卡”——“姓名:煤球;出沒點:教學樓旁;禁忌:不讓碰尾巴尖”。
如今在江農,“擼貓”成了校園日常,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用軟乎乎的爪子“占領”了師生的心,也給校園添了份獨一無二的治愈感——畢竟誰能拒絕一只會撒嬌、會“監工”的“喵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