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鄉村兒童的暑期生活,推動鄉村教育發展,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青葵支教團于暑期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南門實驗小學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有幸成為團隊一員,與隊友們共赴這場支教旅程。
沐浴著夏日明媚的陽光,我們背起行囊,坐上大巴,開啟了這一場鄉村支教的奇妙之旅。路途漫漫,看著車窗中的景物逐漸從高樓大廈變為綠樹蔭蔽的鄉村小道,一幅幅充滿煙火氣的鄉村生活圖景在我們的眼前展開,寧靜而質樸,讓我對后面的支教生活多了一份期待與激動。
稚語聲聲葵芽新
我忘不了與孩子們初見的那個早晨,清風揉碎了陽光,化為點點光斑在課桌上跳躍,映照著孩子們純真而美好的笑臉。第一節課,主要是讓孩子們自我介紹,快速熟絡起來。我和隊友們共同鼓勵和引導孩子們在白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說出自己的姓名、愛好和夢想。科學家、舞蹈家、老師、大明星……當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說出他們心中的向往,我真心地為他們感到高興和自豪。童年時代的夢想是生命最初的嫩芽,是內心渴望的萌動。它們也許看似稚嫩,卻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我很欣慰這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憧憬,有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一份生機。
春風化雨葵葉展
在這次支教活動期間,我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精彩紛呈的課程活動。孩子們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不斷挑戰自我,發現自我所長之處。流沙畫課堂上,孩子們的眼神里滿是專注。有的輕輕捏著勺子,將白砂細細鋪展,仿佛在雕琢一件易碎的珍寶;有的凝視著緩緩下沉的彩沙,小臉上帶著思索,像是在與流動的沙粒對話;還有兩個孩子并肩合作,一人穩住沙盤,一人小心注油,指尖的默契如同無聲的樂章。到了拼貼詩課,氛圍便熱鬧起來。孩子們捧著剪好的詞句,在紙上反復排列,時而低頭私語,時而露出驚喜的笑容。完成作品后,孩子們積極舉手,大聲地分享著自己的佳作。那些從他們口中流淌出的話語,是那么的純真質樸,比任何精心構思的文字都更動人。
一堂課接著一堂課,孩子們的成長如同破土的嫩芽,清晰可見。起初,有些孩子總是怯生生的,提問時把腦袋埋得低低的,想舉起的小手猶豫著又放下。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之下,他們也漸漸地變得勇敢了起來。他們會主動舉起小手,用帶著雀躍的聲音分享想法,湊到伙伴身邊,一起為作品地創作而嘰嘰喳喳地討論。那些曾經藏在角落里的拘謹,慢慢變成了躍躍欲試的勇敢;那些獨自琢磨的沉默,漸漸化作了并肩合作的歡語。
而我也在這段時光里收獲良多。這次鄉村支教活動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挑戰。這是我第一次走上講臺,完完整整地自己去備課上課。因此,在上課之前,我仔細準備教學材料,認真備課,在空教室中進行一遍又一遍的試講,努力克服內心的恐懼。在第一堂課上,課程開展效果確實沒有那么理想,部分孩子表現得比較拘束。我認真反思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添加了有趣的小游戲,增加課堂的互動性,提高孩子們的參與度。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們也由一開始的拘束慢慢地變得活潑起來。看著他們從猶豫到果敢,從疏離到合作,我深刻體會到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一場師生共同的雙向生長。他們在探索中打開自己,我也在陪伴中讀懂了成長的真意。所謂教育的溫度,或許就藏在這些細微的變化里,藏在他們眼底日漸燃起的熱忱里。
前路漫漫葵香遠
在10天的相處過程中,我們與孩子們慢慢地熟絡起來。課后,孩子們也會向我們傾訴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我們認真傾聽,給予他們溫暖的回應與鼓勵,我們既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知心好友。
在最后一天的文藝表演上,聽著孩子們悠揚的歌聲,看著他們純真的笑臉,我的內心充滿了不舍。每一個節目的背后都蘊含著我們日常排練的美好回憶,看著最后一個節目落下帷幕,只覺得的剎那間所有回憶涌上心頭,淚濕了眼眶。文藝表演后,孩子們紛紛要與我們合影留念,一個孩子把自己這幾天手工制作的小風車送給了我。“老師,希望我們以后還能再見!”她望著我,眼里滿是不舍。“嗯!我們有緣再見!”我點點頭,給她一個溫暖地擁抱。也許這是我們最后一次相見,但是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可以繼續努力,擁抱陽光雨露,積蓄向陽生長的力量。也祝愿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們,能夠擁有如青葵般茁壯、充滿希望的未來。
前路漫漫,我的支教之路也沒有結束,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努力,在鄉村支教的土地上不斷耕耘,用真心與愛澆灌每一顆“幼苗”,助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