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賦能科技興農,廣陵學子“三下鄉”見證小崗村無人機澆灌新實踐
七月盛夏,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千畝良田綠意盎然。2025年7月7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智匯小崗——三維賦能實踐隊”走進這片改革熱土,意外發現傳統農田里“飛”來新科技——無人機澆灌技術正與農作物生產深度融合,用科技力量書寫鄉村振興新篇。
在實踐走訪中,團隊成員跟隨當地農戶深入田間。烈日下,幾架無人機在稻田間低空盤旋,細長的水霧均勻灑落,替代了往日繁重的人工灌溉場景。“以前澆水全靠人扛管子,現在無人機半小時就能完成50畝地的澆灌!”種糧大戶王爺爺一邊展示手機上的灌溉操作界面,一邊介紹,“手機設置好航線和水量,無人機就會按程序作業,連田埂邊角都能照顧到。”
經了解,小崗村引入的智能灌溉系統通過“無人機+物聯網”實現精準作業。團隊成員戴中源在農技站技術員指導下,親身體驗了無人機操作:通過搭載的多光譜傳感器,無人機能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狀態,系統自動分析土壤濕度、植被指數等數據,精準識別缺水區域;結合北斗導航定位,無人機以厘米級精度規劃飛行路徑,確保每一滴水都“澆到點子上”。“這套系統能節水30%以上,還能避免大水漫灌導致的土壤板結問題。”技術員解釋道。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還參與了無人機澆灌技術的推廣工作。他們發揮專業特長,協助制作科普手冊,向村民演示操作流程,并通過直播向外界展示小崗村的科技新貌。“沒想到種地也能用這么高科技的東西!”圍觀的村民感嘆,“聽孩子們一講,感覺學起來也不難,以后我家的菜地也能用無人機澆水了。”
“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科技賦能農業的力量。”團隊負責人陳欣茹表示,“無人機澆灌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我們將把在小崗村的所見所學帶回學校,未來用專業知識助力更多鄉村插上科技翅膀。”
據悉,小崗村正計劃擴大無人機澆灌技術應用范圍,探索與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結合,實現從灌溉到施肥、植保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青春與科技在希望的田野上交相輝映,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實踐故事,正是新時代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