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塔里木大學“青春尋訪紅色路,潤疆筑夢新征程”實踐團走進阿拉爾市陽光社區,為當地兒童舉辦了一場以“童心向黨,禮贊祖國”為主題的互動課堂。旨在加深社區兒童對國旗國徽等國家象征的理解,激發愛國情懷。
活動中,實踐團隊長朱乾灼深度解讀國家象征,不僅介紹國慶節由來和開國大典意義,更聚焦闡釋國徽與國旗的核心內涵:詳細講解齒輪代表工人階級、麥穗象征農民階級的深刻寓意,以及五星紅旗中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四顆小星象征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設計理念。孩子們對國徽圖案細節和五星排列表現出濃厚興趣,積極互動提問。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國旗國徽知識。劉家興 攝
互動教學形式成為亮點。成員林達在教唱《我愛你,中國》時,創新運用手勢模擬歌詞意象,如以動作表現“百靈鳥”飛翔、“青松”挺拔、“紅梅”傲雪,將歌曲情感具象化。知識問答環節則精心設計15道國情、歷史、地理題目,并采用“中國國土面積約相當于960萬個標準足球場”等生活化類比,幫助兒童理解宏大概念,現場氣氛活躍,孩子們踴躍參與。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在知識問答環節互動。劉家興 攝
活動尾聲,孩子們通過繪畫進行情感表達。孩子們親手繪制鮮艷的五星紅旗,并描繪象征新疆堅韌精神的胡楊林,同時在彩紙上書寫對祖國的真摯祝福。“記住了國旗上星星的意義,要更努力學習。”一位參與活動的孩子分享道。
此次“童心向黨”活動,通過具象化的國家象征解讀、情景化的歌曲教學、生活化的知識傳遞以及動手繪畫實踐,為邊疆社區兒童提供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體驗課。該活動融合多種互動形式,聚焦具體內容,是實踐團服務邊疆教育、踐行兵團精神的一次務實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