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時代,網絡安全已成為守護國家安全、企業發展與個人隱私的關鍵屏障。為響應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戰略,提升高校學生網絡安全實戰能力,北京師范大學網絡安全興趣實踐小組近日啟動CTF(Capture The Flag,奪旗賽)集訓活動,通過“理論+實戰”雙軌并行模式,為校園網安人才成長賦能,引發教育界與網安行業關注。
一、精密籌備:構建網安實訓“生態系統”
本次集訓聚焦“以賽促學、以戰育人”目標,前期籌備涵蓋人員、平臺、資源三大核心維度。人員組織上,面向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及興趣社團招募學員,組建“跨年級協作+導師引領”團隊——3名資深CTF選手擔任講師,技術組負責平臺運維與題目部署,構建“教學-實踐-保障”一體化架構,確保知識傳遞與實操落地無縫銜接。
平臺與資源是實訓基石。依托阿里云服務器搭建GZCTF訓練平臺,復刻真實網安對抗場景;題目設計深度參考“長城杯”“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等賽事,融入Web滲透、密碼學、逆向工程等核心考點,打造“賽題同源、場景全真”的訓練環境,讓學員直面網安實戰挑戰。
二、創新模式:解鎖網安學習“新姿勢”
集訓打破傳統教學邊界,以動態難度+多元形式重塑學習體驗。首創“動態難度流形系統”,基于學員每日積分數據智能調節題目梯度:初級階段預設漏洞提示(如SQL注入場景下的payload結構指引),進階階段隱藏關鍵線索(需自主構造繞過代碼),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成長路徑,避免“一刀切”教學弊端。
實踐形式融合線上線下優勢:線下集訓分階段推進——首日完成平臺環境搭建,夯實技術基礎;2-4日開展“題設計與討論”,學員從攻防世界、NSSCTF等平臺采集例題,結合知識儲備自主設計題目,反向錘煉漏洞挖掘與利用思維;5-6日聚焦“環境配置與思路講解”,講師演示工具鏈與語言環境部署,傳授解題方法論;7-14日深耕CTF五大方向(Misc、Web、Pwn、Crypto、Reverse ),通過“解題-復盤-再挑戰”閉環提升實戰能力;15-16日舉辦8小時模擬賽,賽后直播解析解題思路,沉淀競賽經驗。
特色機制更是點燃學習熱情:闖關式任務設置每日通關目標,分組對抗推行3人協作+積分排行,專家診室每晚開放答疑……多維度激發競爭與探索欲,讓網安學習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攻堅”。
三、安全護航:筑牢實訓“防護網”
網安實訓需直面技術風險,本次集訓構建全流程安全預案:針對“越權攻擊平臺環境”風險,通過云服務器快照備份、docker容器隔離實現“邏輯+權限”雙重防護;針對“漏洞利用工具濫用”,部署Screenwatch終端審計與GZCTF平臺日志分析,實時監控操作行為;在靶機與數據安全上,限制root權限、采用動態Flag系統(每次啟動生成唯一標識)與OLLVM編譯混淆技術,守護實訓環境安全,讓學員安心“實戰”。
四、成果可期:孕育網安“新生力量”
集訓不僅聚焦技術提升,更注重成果沉淀:學員需完成“實踐總結-解題報告-出題說明-成果展示”全流程輸出——運維成員撰寫平臺部署文檔,講師團隊輸出“知識點+出題邏輯+題解”說明,學員針對訓練題目提交解題報告,最終通過PPT整合訓練數據、排行成果與優秀案例,實現“學-練-悟-傳”的能力閉環。
此次集訓是淮師大網安人才培養的“實戰練兵場”,通過創新模式打破理論與實踐的藩籬,讓學生從“網安知識學習者”轉變為“實戰能力擁有者”。隨著集訓推進,一批具備漏洞挖掘、應急響應、競賽實戰能力的學生正加速成長,為參與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守護校園網絡安全儲備“新鮮血液”。
在網絡安全人才缺口持續擴大的當下,淮師大網絡安全興趣小組以CTF集訓為抓手,探索“高校+實戰+人才”培養路徑,為校園網安教育提供可復制的“北師大樣本”。當青春代碼邂逅網絡安全,當理論知識碰撞實戰漏洞,這場集訓不僅是技術試煉,更是向行業傳遞“人才可期”的信念——未來,這些在校園里打磨出的“網安尖兵”,必將成為守護數字中國的“安全衛士”,讓青春在筑牢網絡安全防線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