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 “網絡安全興趣實踐小組” 開展的暑期 “三下鄉” 社會實踐集訓活動,憑借一系列創新舉措,成為培養學生網絡安全技能的特色平臺,備受關注。
在內容設計上,動態難度流形系統是一大亮點。該系統能基于學員每日積分數據自動調整題目難度,初級階段會給出如 SQL 注入 payload 結構等漏洞提示,進階階段則隱藏關鍵線索,需要學員自主構造繞過代碼,有效避免了 “一刀切” 教學,讓每個學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進階路徑。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踐形式,充分激發了學生對網絡安全的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

組織形式上的創新同樣可圈可點。競技模式中的奪旗賽采用傳統解題積分制,幫助學員夯實基礎能力;而題目仿真盲盒挑戰則每日隨機發放題目內容,要求學員在 24 小時內提交 writeup 解題報告,鍛煉了學員的應急解題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與傳統 CTF 培訓相比,該項目在內容來源上聚焦大賽常考點,訓練邏輯上強調講師指導解題,技術工具利用上避免重復造輪子,成果驗證則結合了積分排行榜和解題報告,全方位提升訓練效果。

此外,活動還制定了完善的安全預案,針對越權風險、漏洞利用工具濫用、靶機環境逃逸攻擊、訓練數據泄露等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都有相應的應對措施,為集訓活動的安全有序開展保駕護航。

此次集訓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提升網絡安全技能的機會,也為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