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大學生社會實踐正成為架起高校與基層的“連心橋”。6月28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基層初心踐,民間溫情傳”實踐團整裝出發,奔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蔣疃村,開啟了一場集生活服務與宣傳教育于一體的暑期實踐活動。團隊秉持“服務+教育”“物質+情感”“短期+長效”的核心理念,通過居家清潔、防詐宣傳、留守兒童關懷等多元服務,為鄉村注入蓬勃青春活力,生動詮釋了青年學子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實踐擔當。
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助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志愿者隊伍兵分多路走進村莊,重點為行動不便的村民提供家庭清潔服務,用雙手為他們營造干凈整潔的生活家園。活動現場,志愿者們帶著掃帚、抹布、清潔劑等工具,分組來到村民家中。大家分工協作,有的清掃庭院落葉,有的擦拭門窗玻璃,有的整理室內雜物,還有的鉆進廚房清理油污。經過數小時的忙碌,原本略顯雜亂的屋子變得窗明幾凈,堆積的雜物被分類歸置得整整齊齊,地面和家具上的灰塵污漬也被徹底清除。
勞動間隙,志愿者們還耐心向村民普及衛生健康知識,手把手示范日常清潔技巧,倡導大家養成“勤打掃、講衛生”的文明生活習慣。“我這把老骨頭,彎腰掃地都費勁,多虧這些孩子上門幫忙,家里一下子亮堂多了!”70多歲的村民李大爺看著煥然一新的屋子,拉著志愿者的手不住道謝。
此次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實實在在解決了部分村民的生活難題,更像一縷春風,拉近了青年學子與基層群眾的距離,讓溫暖在互動中悄然傳遞。接下來,實踐團還將圍繞防詐宣傳、留守兒童陪伴等主題開展系列活動,用青春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圖為志愿者清潔服務的收尾工作。
魏榮光 攝
與此同時,團隊另一小隊通過情景劇表演、互動問答等新穎形式,將專業的防詐騙知識轉化為村民互動式宣傳活動,有效提升了農村群眾的防騙意識。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首先帶來編排的反詐情景劇。通過演繹“冒充子女要錢”“保健品詐騙”“中獎騙局”等農村常見詐騙場景,讓村民直觀了解騙子的作案手法。每段表演結束后,志愿者都會詳細講解對應的防范措施,并邀請村民上臺重現關鍵場景,在互動中加深記憶。
為增強活動趣味性,團隊還設計了“反詐大轉盤”互動游戲。村民們通過轉動標有各類詐騙類型的大轉盤,回答對應的防范知識問題,答對即可獲得實用小禮品。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村民們參與熱情高漲。團隊負責人表示:“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讓防詐騙知識真正走進村民心里。”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還入戶發放反詐宣傳手冊,幫助村民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據悉,本次活動共吸引60余名村民參與,發放宣傳資料12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圖為志愿者在當地開展防詐騙宣傳。
嚴安 攝
此外,針對當地留守兒童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連線”關愛活動,通過課業幫扶和情感陪伴,為孩子們提供學業輔導與心理支持。
在居民家中,志愿者們為當地留守兒童開設了輔導課堂。針對孩子們的學習薄弱環節,講解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并通過趣味游戲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考慮到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團隊還特別設置了“親情連線”環節。志愿者們幫助孩子們通過手機視頻與在外務工的父母“云團聚”。當屏幕中出現父母熟悉的面容時,不少孩子紅了眼眶。8歲的小強已經半年沒見到父母,他舉著自己畫的全家福對著鏡頭與父母對話,溫馨的場景讓在場志愿者動容。
活動最后,志愿者們還為孩子們送上了書包、文具等愛心禮物,并建立長期幫扶機制,通過定期回訪持續關注孩子們的成長。此次活動不僅為留守兒童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更架起了一座傳遞溫情的愛心橋梁。

圖為志愿者對孩子進行作業輔導。
雷家勝 攝
此次基層實踐活動圓滿落幕,團隊成員深入蔣疃村,通過清潔服務、防詐宣傳、留守兒童關懷等行動,為村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幫助與溫暖。此次服務不僅傳遞了知識與技能,更收獲了寶貴的基層經驗與真摯的情感聯結。這段經歷讓志愿者們深刻體會到奉獻的意義,也堅定了服務社會的初心。未來,志愿者們將繼續踐行青年責任,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讓愛與溫暖在更多角落延續!(通訊員 雷家勝 趙巖)

圖為志愿者活動結束后的紀念影像。
皇孝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