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護航助成長,紅色基因永傳承
七月的皖北大地,驕陽似火,卻擋不住一群熱血青年的腳步。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傳承紅色基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 月 16 日至 27 日,一支由高校師生組成的實踐隊奔赴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龍城鎮徐林村,開展了為期十二天的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扶貧暨黨性傳承弘揚教育”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書寫青春擔當。
集結出發,筑牢活動前期基石
7 月 16 日清晨,實踐隊隊員們在校門口準時集合。帶著精心準備的心理健康手冊、黨史學習資料和文化體驗工具,大家懷揣著期待與責任,登上了前往徐林村的大巴車。經過數小時的車程,隊伍順利抵達目的地。
圖為隊員們出發前在會議室的拍照。張瑩瑩攝
稍作休整后,實踐隊立即與徐林村村委會、當地學校負責人召開對接會。會上,村支書詳細介紹了徐林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包括數量、家庭結構、心理狀態等,為后續活動的精準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隊員們則圍繞活動流程、場地布置、安全保障等細節與當地負責人深入溝通,敲定了各項活動的具體方案。
心理護航,點亮留守兒童心靈之光
7 月 17 日,心理健康知識宣講活動在徐林村小學的教室里正式拉開帷幕。一大早,孩子們就帶著好奇與期待來到了教室,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寫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宣講活動伊始,實踐隊的心理輔導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破冰游戲,迅速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隨后,老師圍繞 “認識情緒”“情緒調節方法”“積極心態培養” 等主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有趣的案例和互動游戲,向孩子們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在 “情緒小管家” 環節,老師引導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并教給他們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積極心理暗示等簡單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孩子們聽得認真,積極參與互動,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云端傳情,時光膠囊承載美好期盼
7 月 18 日,實踐隊開展了 “云端信箱” 和 “時光膠囊” 計劃。“云端信箱” 旨在搭建留守兒童與在外父母之間的情感溝通橋梁,讓孩子們能夠隨時向父母傾訴心聲。隊員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精美的信箱和信封,教他們如何寫信,并幫助他們將信件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父母。同時,隊員們還鼓勵父母定期給孩子回信,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未缺席。
“時光膠囊” 計劃則是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愿望和對未來的期盼,然后將信件封入 “時光膠囊”,約定在一年后開啟。在活動現場,孩子們認真地思考著自己的愿望,他們用稚嫩的筆跡,在信紙上寫下了一個個純真而美好的愿望。
文化體驗,靈璧剪紙綻放傳統魅力
7 月 20 日,實踐隊帶領孩子們走進靈璧剪紙的世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體驗活動。靈璧剪紙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內涵而聞名。
圖為團隊帶領鄉村留守兒童體驗靈璧剪紙。王璐瑤攝
隊員們為孩子們傳授剪紙技藝。隊員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靈璧剪紙的歷史淵源、藝術特點和制作方法,然后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折紙、如何運剪。孩子們興趣盎然,拿起剪刀和彩紙,認真地跟著隊員學習。雖然剛開始動作有些笨拙,但在隊員們耐心指導和隊員們的幫助下,孩子們逐漸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技巧,一張張普通的彩紙在他們手中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有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花朵、吉祥的圖案等。
視頻制作,傳遞關愛留守兒童正能量
7 月 21 日,隊員們全身心投入到宣傳視頻的剪輯制作中。大家將活動期間拍攝的大量照片和視頻素材進行仔細篩選、整理,按照活動時間順序和主題內容進行分類。同時,隊員們還為視頻配上了生動的文字解說,既介紹了活動的基本情況,又抒發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之情。為了增強視頻的感染力,他們精心挑選了感人的音樂作為背景音,使視頻更具情感張力。
經過一整天的努力,一部時長約 5 分鐘的宣傳視頻制作完成。這部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實踐活動的全貌,傳遞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正能量,為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留守兒童群體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結評估,全面收集參與者反饋意見
7 月 22 日,實踐隊組織開展了全面的總結評估活動,重點收集參與者的反饋意見。上午,實踐隊在徐林村村委會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邀請了參與活動的留守兒童代表、家長代表、當地村干部、學校老師等參加。
圖為隊員們總結評估活動圖。周君攝
下午,實踐隊還向參與活動的留守兒童、家長、老師等發放了問卷調查表,從活動內容、組織安排、活動效果等多個方面收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對座談會發言和問卷調查結果的整理分析,實踐隊全面了解了活動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為后續工作的改進提供了重要參考。此次赴宿州市蕭縣徐林村的實踐活動,雖然只有短短十二天時間,但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它不僅為留守兒童送去了心理健康關懷,傳承了紅色基因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凝聚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讓他們在愛的陽光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