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新疆,草原茫茫接天際,雪山融水匯溪流每一寸土地都浸著草木的蔥蘢與湖泊的柔情。7月2日至8月9日,陜西服裝工程學院“講好普通話,寫好中國字”實踐團隊的青年學子在指導老師趙麗娜、賀京霞、王麗娟領導下,以促進語言文字規范,消除隔閡,增進交流,維護統一團結,傳承文化,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軟實力,服務社會建設為活動核心內容,在新疆新源縣開展為期多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與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和影響,團隊成員在活動開展前,不僅均以取得普通話二級甲等的證書,軟筆書法也頗具功底,這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抵達目的地 團隊成員乘坐硬座歷經兩日行程終于抵達活動目的地,隨即前往住宿點修整,翌日,團隊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交流,仔細詢問當地普通話推廣的覆蓋人群、常用教材及漢字書寫普及中的難點,沿著村道挨家走訪,聽到哈薩克族大叔帶著鄉音的普通話講述著生活的趣事,小孩口中不斷雙語混合的交談,手中的調研表漸漸填滿了真實鮮活的基層圖景。隨后一日,團隊與當地負責人圍坐長桌,結合前一天的調研成果,逐條討論,“升國旗儀式宣講中多用身邊的例子”“競賽要兼顧老幼”“分難度等級”幾番推敲,一份含宣講、競賽、日常滲透的活動方案終定雛形。
國旗下講話 次日清晨,伴著朝陽升起,升國旗儀式后的廣場上,隊員們拿起話筒開始宣講,“您家孩子在學校用普通話交流嗎”“這些常用字這樣寫才規范”,他們結合村民日常場景,把抽象的規范講成了貼心的提醒,人群中不時響起“原來是這樣的回應”,好奇的目光漸漸多了認同。
普通話友誼賽 “普通話口號拔河比賽”,正激烈上演—村民們按家庭組隊,攥緊繩子時還要齊聲喊出“講好普通話,溝通無障礙”的口號,繩子兩端的隊伍你來我往,圍觀的人加油聲浪差點掀翻屋頂,最終獲勝隊伍沖上臺,接過隊員們手寫的“推普先鋒”書法卷軸獎品。這場比賽不僅是利氣的較量,更讓“講好普通話”的口號,隨著汗水融進了每個人的笑聲里。
宣講大賽 在最后我們參加了“青春逐夢國通語,凝心共筑中華魂”的宣講大賽。我站在舞臺上,心中激蕩的情感久久不能平息,這不僅是一場宣講大賽結束,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與思想升華。回望從備賽到登臺的日日夜夜,我感慨萬千,收獲的遠不止是一紙證書,更是對“青春逐夢國通語,凝心共筑中華魂”這一宏大主題的切身體悟與深刻理解。
“青春逐夢國通語,凝心共筑中華魂”——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已內化為我心中堅定的信念和前行的力量。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歷與感悟,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用最美的青春之聲,唱響時代最強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告別美麗新源 最后一日,隊員們帶著自寫的講好普通話調查問卷走村串戶,進行最后的調研,教老人用普通話購物常用語句,幫孩子們糾正課本上的漢字筆順,在農家小院的石桌上隊員們寫下“你好”,“謝謝”等字樣村民們跟著臨摹,墨香里規范用語的種子,正在悄悄融入柴米油鹽的日常。
返程前整理行囊時,隊員們的筆記里不僅記滿了活動流程,更夾著村民贈送的野花,孩子們歪歪扭扭寫下的“謝謝”字條,這場扎根大地的實踐,讓“講好普通話,寫好中國字”的理念,如同新源縣的溪流,慢慢浸潤進更多人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