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9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宣城市涇縣宣紙文化博物館實踐小分隊”走進安徽涇縣宣紙文化園,開展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學習、技藝體驗與文化調研,成員們深入宣紙故里,探尋千年古韻,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遺保護與傳承。
圖1由 張昀澤供圖
實踐首日,小分隊成員走進宣紙文化園,在宣紙博物館系統了解宣紙的千年歷程。,成員們通過歷史文物、書畫珍品與技藝流程圖,直觀感受宣紙如何從地域物產升華為中華文化的符號。館內“紙壽千年”的實物展示與互動體驗區,更讓隊員們深刻理解宣紙“百折不損、墨韻長存”的獨特魅力。
圖2隊員學習宣紙知識 盧美琪 供圖
在宣紙技藝體驗區,成員們零距離觀摩傳統制作工藝。工匠師傅現場演示青檀皮與沙田稻草的選料、蒸煮、打漿、撈紙、曬紙等流程,細致講解每一環節的技藝要點。在竹簾起落間體會“千滴汗凝一紙”的艱辛,深刻感悟“工匠精神”的厚重內涵。
圖3工匠師傅現場演示制作流程 張昀澤 供圖
小分隊深入園區文創大廳與書畫創作中心,了解宣紙在現代藝術中的應用。通過與書法家、非遺傳承人的交流,成員們認識到宣紙不僅是書畫載體,更是文化符號。針對宣紙市場現狀,團隊開展問卷調查,發現公眾對宣紙文化認知仍需深化。
圖4隊員及指導老師合影 盧美琪 供圖
此次“三下鄉”實踐,滁州學院學子不僅系統學習宣紙文化,更通過跨學科視角探索非遺保護路徑。成員們表示,未來將結合專業特長,開展校園宣紙文化講座、非遺技藝創新設計等系列活動,持續推動傳統文化傳播。
作者:盧美琪
來源: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