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拾遺楚韻·啟為創新團隊來到了懷化五溪非遺園,走進懷化五溪非遺園的掐絲琺瑯體驗區,我的目光立刻被展柜中流光溢彩的作品吸引。那些精致的盤盞、擺件上,金色的絲線勾勒出繁復紋樣,彩色釉料在光線下流轉,仿佛將萬千星辰都鎖進了這方寸之間。我們采訪了非遺傳承人包欽老師及下一任傳承人包俊杰老師。包俊杰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座關圣帝君像,凝視這尊掐絲琺瑯關圣像,仿佛看見千年前的忠義魂靈在流光中蘇醒。金色銅絲如傲骨青筋,在黑色胎體上勾勒出關公面如重棗的威嚴輪廓,丹鳳眼微挑,臥蠶眉斜飛入鬢,每一根絲線都似凝聚著精氣神,將武圣的剛毅與正氣刻畫得入木三分。同時也正面表現了這項技藝的不凡。

在包俊杰老師的介紹下,我們了解到了掐絲琺瑯的輝煌歷史與其自身不凡。而老師也給我們詳細介紹了它的制作過程。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的制作是一場融合耐心與匠心的藝術修行,歷經多道工序方能成就流光溢彩的作品,每一步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與匠人的執著。它的制作首先需根據設計選取銅、銀等金屬材質打造胎體,要經過裁剪、敲打、焊接等工序,確保胎體平整堅實。而后便是掐絲:將柔軟的銅絲(也用鍍金鋁絲)用鑷子掰彎、掐制成設計好的紋樣,再用特制膠水將銅絲粘在胎體表面。這一步就像人的骨骼一樣,掐絲便是整幅作品的骨骼。最后再進行賦予色彩的點藍和打磨與鍍金。

(上圖為講解,下圖為掐絲)

掐絲琺瑯無疑是懷化以至于中華民族的瑰寶,它以其獨特的美感,獨特的韻味而熠熠生輝,而它的制作:從冰冷的金屬到溫暖的色彩,從粗糙的胎體到精致的成品,掐絲琺瑯的每一步都在火與手的協作中綻放生命力,最終成就跨越千年的流光溢彩。并于工作室進行了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