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蘆花”推普實踐隊:以語言為鑰,開啟當涂鄉村振興新篇章
八月流火,青春如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五育”有機融合,安徽中醫藥“蘆花”赴當涂縣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在這個暑期,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當涂縣寧興村的田野鄉間,開展了一場為期兩天、以“一脈‘鄉’承推普行,薪火‘鄉’傳振鄉村”為主題的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
精準把脈,鄉音里的推普需求
八月初,實踐隊員們頂著烈日走進寧興村,叩開一戶戶家門,與村民促膝長談。“推廣普通話,您覺得村里最需要啥?”“學說普通話,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啥?”一份份精心設計的問卷,承載著隊員們對鄉村語言生態的關切。調研發現,當地村民普遍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但令人欣喜的是,絕大多數村民都認識到普通話是外出務工的“通行證”、鄉村發展的“助推器”。村民王大爺感慨道:“以前出去打工,人家聽不懂我的話,急得直冒汗。學好普通話,走南闖北都不怕!”然而,數據也顯示,盡管村民具備基礎交流能力,濃重的鄉音仍是障礙,日常生活中方言使用率高達70%以上。這清晰指向了村民們的共同期盼:渴望更多形式活潑、貼近生活的推普活動落地生根。隊員們宣講的后續計劃,如一場及時雨,贏得了村民們的熱烈響應。
分眾施策,課堂上的語言魅力
推普的星火,在村委會點燃。在村干部的鼎力支持下,實踐隊針對不同群體開設了妙趣橫生的“科普小課堂”。面對學齡兒童和村民,隊員們化身文化使者,從倉頡造字的神話講到漢字千年的演變,孩子們聽得入了迷。針對普遍存在的發音難點,隊員們設計了“正字音”專項訓練,耐心指導前后鼻音、平翹舌的區分。古詩朗誦的抑揚頓挫、多音字詞的趣味挑戰、繞口令的歡聲笑語……這些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說好普通話”不再枯燥,而是充滿了發現的樂趣和表達的自信。一位參與活動的小學生興奮地說:“原來普通話這么好玩!我以后要當‘推普小標兵’!”
多維浸潤,鄉村里的推普新風
推普的春風,吹遍了寧興村的角落。實踐隊以中小學生為突破口,線上線下齊發力:宣傳欄里規范漢字的優美展示,廣播中字正腔圓的示范朗讀,手冊上實用的發音技巧……“書法小課堂”上,孩子們一筆一畫書寫方正漢字;“鄉村小主播”活動中,稚嫩而認真的童聲通過廣播傳遞。更令人動容的是“誦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隊員們以語文課本中的革命故事為藍本,帶領孩子們用標準的普通話深情誦讀,讓紅色精神在標準的語音中煥發新的生機。村級活動場所、講習所、推普文化服務站成了新的學習陣地,“講普通話、寫規范字、讀經典書、頌愛國情”蔚然成風,村民學習的熱情被有效點燃。
扶貧必扶智,扶智先通語。普通話這把“金鑰匙”,正為鄉村振興開啟智慧之門。安徽中醫藥“蘆花”推普實踐隊此行不僅形成了詳實的調研報告和推普方案,更建立起長效文化活動機制,將推普的涓涓細流融入鄉村發展的壯闊江河。推廣普通話,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這支年輕的隊伍誓言將以青春之我,持續為鞏固脫貧成果、賦能鄉村振興注入澎湃不息的“推普”力量,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之花在廣袤鄉村綻放得更加絢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