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北村旅游調研行:秸稈變 “萌寵”,田園藏驚喜!
槐北村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依托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打造了多樣化的旅游體驗。目前旅游運營重點轉向團體接待,包括研學活動、幼兒園實踐、大學生勞動實踐及公司團建等。7月27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學院赴陜西省槐北村鄉村振興調研團成員抵達陜西省槐北村,并與槐北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智圍繞當地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田野草雕添浪漫,女登文化融其中
夏末的寶雞鳳翔區陳村鎮槐北村,裹挾著最后一縷燥熱的風掠過金色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在風中輕輕搖曳,每一粒飽滿的谷粒都像是被陽光吻過,泛著溫暖的光澤。就在這片充滿豐收氣息的田野里,藏著一份獨屬于大地的浪漫 —— 數十個憨態可掬的卡通草雕錯落有致地佇立其間,仿佛一群守護田野的精靈,正翹首以盼地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圖1 社會實踐團參觀麥田景點
槐北村稻草園王國耗費 1 個多月的時間,耐心挑選韌性十足的麥稈和玉米桿,經過晾曬、修剪、編織等多道工序,一點點將這些尋常的農作物秸稈變成了生動鮮活的形象。你看那粉嘟嘟的小豬佩奇,圓滾滾的身子上還帶著麥稈的自然紋理,仿佛下一秒就會搖著尾巴哼哼叫;托馬斯火車則帶著標志性的藍色 “外衣”,車輪上的秸稈紋路清晰可見,仿佛正 “嗚 ——” 地鳴著笛,要在稻田里開啟一場奇妙的旅行。
圖2 社會實踐團參觀當地麥田
這些草雕里還悄悄融入了槐北村特有的女登文化元素。讓這些可愛的卡通形象多了一層厚重的文化底蘊。原本只是種植莊稼的尋常農田,因為這些充滿創意與文化氣息的草雕,搖身一變成為了備受追捧的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帶著相機來這里,與這些稻草小精靈合影,感受夏末田野里的別樣浪漫。
種養產業筑基,智慧農業園成鄉村游新亮點
這個擁有 15 個村民小組、4572 人的村莊,曾以生豬養殖和糧食種植為傲。如今,6100 畝耕地間悄然崛起一座 “槐北智慧農業園”:1000 余畝的園區里,800 萬元投資催生出無土栽培溫室、有機肥生產線、萌寵樂園等多元業態,今年 8 月開園即成為鄉村游新地標。而這背后,離不開 “專家小院” 的智力支撐 —— 依托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合作,園區在種植技術、循環農業模式等方面不斷升級,為游客帶來 “看得見的科技”。
多元體驗煥活力,農旅融合趣無窮
在這里,你可以化身 “新農人”:在采摘園里摘顆脆甜的葡萄、櫻桃,到農事體驗區學用傳統農具,或是帶著孩子在親子 DIY 工坊制作融入女登文化典故的稻草人。
圖3 社會實踐團查看當地旅游地圖
也能當回 “研學客”,探秘循環農業鏈條——看秸稈如何變身為環保生物顆粒,聽講解員講述豬糞經處理后成為有機肥的過程,要知道,槐北村年出欄近 4 萬頭生豬,這些 “廢棄物” 如今都是生態農業的 “寶貝”。夜幕降臨,還能扎起帳篷聽蟲鳴,在 3D 畫打卡點與田園夜景合影,感受鄉村的靜謐與浪漫。
三產融合顯效益,精準服務促發展
“不止于玩,更在于融。” 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智說,園區以 “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為理念,將一產種植、二產加工與三產文旅擰成一股繩。秸稈既作飼料養出生態豬,又變藝術品吸引游客;就連加工產生的廢料都成了有機肥的原料,反哺 6100 畝耕地里的櫻桃、葡萄、金銀花等作物——這種 “吃干榨凈” 的模式,讓每畝地的價值翻了幾番。
圖4 社會實踐團參觀當地產業園
針對游客群體,村里早已從接待散客轉向專注團體服務,無論是學校研學、幼兒園活動,還是企業團建,都能在這里找到專屬體驗,既降低了運營成本,也讓文化傳播更有針對性。
從豬圈到景區,從糧倉到樂園,槐北村正用 “文旅 + 農業” 的魔法,書寫鄉村振興的新故事。這里不僅有稻草王國的童趣、智慧農田的新奇,更有女登文化的深厚底蘊——未來,隨著女登 IP 文創產品的逐步落地,游客還能帶走印著炎帝母親傳說的書簽、臺燈,讓這份田園記憶更有溫度。這個秋天,不妨帶著家人來這里,在田野間讀懂循環農業的智慧,在文化里觸摸鄉村的根脈,讓田園牧歌照進現實。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