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探尋沿黃經濟產業振興的創新路徑,財政稅務學院利津沿黃經濟產業振興發展模式調研團,帶著對沿黃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熱情,于6月27日踏上征程,憑借專業知識與智慧,為沿黃產業振興找尋破題之策,助力鄉村在發展浪潮中穩步前行。
團隊成員參觀紅色利津教育體悟中心

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一、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節水意識 6月30日,團隊奔赴黃河沿岸傳統農業縣利津進行調研。團隊成員走進紅色利津教育體悟中心,通過珍貴影像與歷史實物,重溫波瀾壯闊的紅色歲月,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與崇高精神,同時深入了解利津的變遷發展史。成員們在水利局節水展廳借助圖文介紹與模型展示,詳細學習節水技術的發展應用。水利局專業人員提到,因用水需求增長、黃河水分配不均及泥沙含量高等問題,當地長期面臨水資源短缺挑戰,這讓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減少浪費、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團隊成員參觀節水展廳

團隊成員合影
二、聚焦灘羊產業,調研發展路徑 7月1日上午,團隊來到鹽窩鎮黃河口灘羊產業園,參觀了產業園區的展廳、羊舍和國家級胚胎育種中心。該產業園通過培育雪花肉羊新品種、實施屠宰深加工項目,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
團隊成員認真傾聽工作人員講解

團隊成員參觀展廳
黃河口雪花羊作為當地特色優勢品種,憑借生長速度快、繁殖性能好的突出特點,有效縮短了養殖生產周期。為進一步降低羊只發病率,產業園持續推進羊舍迭代升級:從1.0版本竹竿水泥骨架的簡陋設施,逐步發展為3.0版本以太陽能板為房頂的高科技羊舍,不僅實現了“牧光互補”的綠色養殖模式,還做到糞污日產日清,土地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參觀養殖棚和雪花羊
依托悠久的養殖傳統,利津縣在地理條件的客觀限制下不斷探索突破,圍繞羊品種改良、飼料配方優化、羊舍科學管理持續升級技術與優化模式。經過多年深耕,當地不僅培育出獨具特色的優質羊品種,更通過精細化養殖讓肉質品質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標準化養殖模式全面推廣,養殖園區布局日趨規范,從育種、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已然成型。憑借這些扎實的產業根基,利津縣成功打造出“牛羊小鎮”這一響亮品牌,灘羊產業也由此發展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地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三、打造特色品牌,激活振興引擎 7月1日下午,團隊先后走訪鹽窩鎮七龍河田園綜合體與陳莊鎮臨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實地調研了七龍河的瓜果種植大棚、紫莖艾草項目及陳莊“臨河蜜”種植大棚。其中,鹽窩鎮七龍河田園綜合體由七一、七二、東壩村等組建“跨村聯建”片區黨組織牽頭發展,通過“組團幫片區、示范帶全域”模式壯大集體經濟,除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外,還培育了櫻桃、合歡等經濟作物。
工作人員為團隊介紹七龍河田園綜合體

團隊成員參觀紫莖艾草項目
七龍河田園綜合體作為農旅融合的典型代表,帶動了周邊村集體年收益的提高。參觀陳莊臨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時,成員們了解到,以陳莊為中心,臨近村種植的瓜都叫臨河蜜,這樣村民們種植的瓜有了“臨河蜜”品牌效應的加持,銷量越來越好。
團隊成員參觀陳莊臨河現代農業產業園

團隊成員參觀七龍河產業園合歡種植棚

團隊成員參觀智聯農創產業園
四、科技賦能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7月2日上午,團隊走進凱盛浩豐智聯農創現代農業產業園,品嘗了“一顆大”品牌番茄。與昨日參觀的兩處園區截然不同,這里全部采用智慧玻璃溫室,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對番茄生長的每一環節進行毫米級調控,無土栽培與定制營養液極大降低了櫻桃番茄的死亡率。科技為農業插上翅膀,也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汩汩活力。智聯農創的實踐表明:只有把市場信號與政府扶持精準結合,讓數字智慧深度賦能產業,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興農,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團隊成員參觀櫻桃番茄種植棚
五、青春筑夢利津行,共話收獲與成長 7月2日,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利津縣沿黃經濟發展調研團與駐利津縣省派工作隊、共青團利津縣委在油區辦六樓會議室召開社會實踐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

團委負責人發言
座談會上,團隊成員結合參觀調研歷程,暢談了對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性認識,分享了感受和收獲。通過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了解到黨帶領利津人民解放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提高了對水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了解科技助農的力量,切實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駐利津縣省派工作隊牽頭負責人對我院學生利用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予以充分肯定,同時提出樹立目標、制定措施、勇毅前行、學會感恩等要求。他把一次暑假實踐升華為一堂“大思政課”:用“樹立目標”點亮理想坐標,用“制定措施”鍛造成事能力,用“勇毅前行”淬煉擔當風骨,用“學會感恩”厚植家國情懷。這既是對青年腳步的認可,更是對時代使命的召喚,把個人成長的“小我”融入民族復興的“大我”,讓青春的每一次出發都帶著歷史的回聲與未來的光亮。
(通訊員:李點優 王藝博 孫鈺皓;攝影:王梓皓 王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