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術與設計學院2023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子們組成實踐小隊,奔赴滁州市瑯琊區,開展以“定格崢嶸歲月,延續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用青春力量傳承紅色文化,賦能鄉村發展。

前期籌備:調研規劃,筑牢實踐基石
活動啟動前,實踐小隊在指導老師彭朝藝的帶領下,深入滁州市瑯琊區實地調研,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隊員們走訪社區、查閱資料,精準把握紅色故事脈絡與文化傳承需求,精心規劃活動流程,從課程設計到實踐環節,反復打磨細節,還編制了詳細預算,為活動開展筑牢基礎 。

沉浸式參觀:觸摸歷史溫度
實踐首站,小隊走進革命紀念場館,以沉浸式、系統性的方式探尋紅色印記。在紀念館內,隊員們駐足凝視革命文物,聆聽文物背后烽火歲月里的艱辛與堅韌;通過詳實圖文展板,回溯革命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借助動態影像資料,還原從長征雪山草地到延安窯洞的歷史場景。參觀途中,隊員們還走進革命先輩故居,觸摸斑駁磚瓦,感受先輩生活與工作環境,聆聽鮮為人知的奮斗故事。參觀后,大家撰寫手記、開展現場研討,將歷史感悟轉化為傳承動力。

互動課堂:傳遞紅色薪火
實踐中,小隊以“普及課堂 + 互動體驗”雙模式推進。課堂上,結合紅色故事與傳統藝術,為當地學生設計多樣化課程,傳遞紅色精神與文化知識;互動環節里,鼓勵參與者分享見聞感悟,在交流中深化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凝聚文化認同。同時,成員們系統參觀革命紀念館、故居,通過文物史料回溯崢嶸歲月,撰寫手記、開展研討,讓紅色感悟落地生根。

成果總結:沉淀經驗,續寫傳承篇章
活動尾聲,小隊從效果、參與度等維度總結評估,收集反饋優化方案,制作成果手冊記錄實踐點滴。更建立長期聯系機制,持續關注社區文化發展。此次實踐,不僅讓紅色基因在青年與群眾間傳遞,更錘煉了大學生團隊協作、社會調研能力,實現紅色傳承與個人成長的雙向賦能。
青春逢盛世,實踐正當時。這支大學生小隊以行動詮釋使命,讓紅色文化“活”在當下,也為更多青年投身社會實踐、傳承紅色血脈樹立生動樣板,期待他們繼續以青春之筆,書寫紅色傳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