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青島大學商學院安丘輝渠“塘典傳承・旅業拓疆”實踐團踏上前往安丘市輝渠鎮的調研之旅。此次調研緊扣“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核心主題,實踐團成員懷揣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的熱忱,深入“半畝山塘”及周邊村莊,展開全方位、深層次的實地考察。

隨后,實踐團前往“半畝山塘”實地考察。一行人先后走訪了茶藝區、禪修空間和特色民宿,仔細查看各區域的設施配置、功能布局和運營情況。在茶藝區,成員們了解了茶具擺放規范、茶飲定價標準及日常運營流程;禪修空間的靜謐環境和配套設施設置,讓大家對鄉村旅游的業態創新有了直觀認識;特色民宿的房間布局、衛生標準和服務流程,也成為成員們重點關注的內容。

之后,實踐團對“半畝山塘”負責人、返鄉助農青年李紫嫣進行專訪。李紫嫣介紹,項目啟動于2020年,當時看到家鄉山塘資源閑置,便萌生了開發鄉村旅游的想法。

她提到:“剛開始缺資金、缺經驗,多虧了鎮里的創業扶持政策,幫我們申請了低息貸款,還聯系了專家指導。”在交流中,她詳細講解了項目的客源主要來自周邊城市家庭和學生群體,通過線上平臺推廣和老客戶推薦獲取客流,年均接待游客約1.2萬人次,帶動了周邊5名村民就業。這些實際數據和具體做法,為實踐團總結經驗提供了重要參考。
離開“半畝山塘”后,實踐團來到“山谷農舍”參觀考察。古樸雅致的農舍建筑與周邊自然景致相映成趣,成員們細致走訪了客房布局、公共活動空間及特色景觀區。期間,實踐團與農舍創始人郭總圍繞現代青年群體“尋靜”消費趨勢、鄉村創業的差異化路徑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郭總結合運營實例,剖析了如何通過民宿主題打造、體驗活動設計實現客流精準引流,為實踐團研究鄉村游客流量與民宿特色的融合模式提供了寶貴實踐參考。
下午,實踐團在社區負責人的引領下,沿安丘“天路”走訪調研。社區負責人介紹,“天路”全長約20公里,2018年建成通車,解決了沿線6個村莊的交通問題。這條道路不僅打通了農產品外銷通道,也讓游客進山更方便。實踐團沿途走訪了小麥峪村,村黨支部書記拿出村里的統計數據:“路通之前,村里年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現在通過發展鄉村旅游,2024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5萬元,村里開了7家農家樂、4家特產店,有15名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

實踐團還查看了“天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包括觀景臺、指示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情況。
社區負責人說:“鎮里投入資金完善了這些設施,現在周末和節假日,每天能有300多輛車進入‘天路’沿線游玩。”同時,大家還了解到,當地正依托“天路”打造櫻桃采摘線、小米種植觀光線,通過線路串聯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此次調研中,團隊重點挖掘山塘資源、生態稟賦與天路區位優勢的融合經驗,詳細記錄了“半畝山塘”“山谷農舍”的運營模式、成本構成、收益情況等實際數據,收集了“天路”沿線農產品種植規模、銷售渠道、價格波動等信息,為探索“旅游+農業”模式在櫻桃、小米等農產品中的應用積累了一手資料。

目前,實踐團已初步梳理出以“天路”“山塘”“麥峪”為支點的資源轉化、產業融合實踐思路。接下來,團隊將對收集的運營數據、政策資料、農戶訪談記錄等進行整理分析,結合專業知識,形成包含問題分析、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此次實踐活動不僅為輝渠全域旅游規劃提供了實踐參考,也讓成員們在與基層干部、創業者的交流中,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政策在基層的落實成效,深化了對“三農”工作的認識。實踐成果將為同類鄉村發展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鑒的經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