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7 日,資環學院赴陜西省槐北村鄉村振興調研團踏上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與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智展開深度對話,從產業轉型、智力引入、文化活化到基礎產業升級,多維度探尋鄉村振興的槐北路徑。
從 “散客” 到 “團體”:旅游產業的效能升級在旅游發展模式的探討中,調研團發現槐北村正經歷一場悄然轉型。王智副書記介紹,當地已從過去零散接待游客,轉向專注服務研學團隊、幼兒園集體活動、大學生勞動實踐及企業團建等團體客群。“這種轉變不僅能減少人力投入,更能通過集中管理提升安全系數。” 團隊進一步了解到,村莊正計劃聯動學校等外部資源強化推廣,讓更多人走進槐北,感受其自然與民俗交融的獨特魅力。
“專家小院”:科技賦能的鄉村支點“專家小院” 的存在,讓槐北村的產業發展有了 “智囊團”。調研團了解到,村莊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合作正持續深化,“專家小院” 通過技術指導、項目引進和人才培養,為農業現代化按下 “加速鍵”。從種植技術優化到產業模式創新,外部智力的注入正讓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女登文化:從傳說到 IP 的活化之路女登文化是槐北村最亮眼的文化名片。為讓這一古老文化 “活” 起來,調研團提前做足功課 —— 通過多渠道梳理文化脈絡,設計出女登 IP 形象初稿。調研中,團隊帶著初稿與王智副書記細致打磨,從炎帝母親與蜜蜂的傳說中汲取靈感,探討如何讓 IP 更貼合文化內核。同時構思的動畫、書簽等文創產品,計劃融入典故背景,讓文化在實用中傳遞。王智副書記特別提到,將通過拍攝影像、采訪老人等方式,搶救性挖掘更多文化細節,為創作提供鮮活素材。
種養產業:循環發展筑牢振興根基調研團還將目光投向槐北村的 “衣食父母”—— 種養產業。數據顯示,2022 年建成的生豬育肥場年出欄約 1.4 萬頭,村集體與農戶合作的養殖規模更達年近 4 萬頭,且廢水處理再利用項目已在規劃中,未來將實現灌溉用水自給。種植園里,櫻桃、葡萄與金銀花、艾草等作物錯落有致,機械化采摘與人工精細操作結合,既保效率又保品質。團隊圍繞循環設備應用等降本方案與從業者深入交流,為產業提質增效出謀劃策。
社會實踐團與槐北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智交流合影此次調研讓青春智慧與鄉村需求精準對接。下一步,調研團將帶著這些 “田間收獲”,細化女登 IP 落地、文旅融合設計及種養產業增值方案,讓槐北村的振興之路更具活力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