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感悟革命先輩擔當,7月12日-14日,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蘭考薪火傳承社會實踐團隊奔赴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在這片承載紅色記憶的土地上,開啟與信仰對話、傳承革命擔當的青春旅程。
一、探紀念館:回溯精神歷程,感悟信仰力量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是對焦裕祿精神全方位呈現的重要窗口。當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蘭考薪火傳承社會實踐團隊成員踏入館內,莊嚴肅穆的氛圍瞬間籠罩,讓眾人的心迅速沉靜。
館內,大量珍貴照片、實物、文獻資料有序陳列,配合場景復原,全方位、多角度鋪陳出焦裕祿同志的生平軌跡與精神內涵。在紀念館的場景復原區域,成員們看到栩栩如生的群像雕塑,再現了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治理“三害”的場景。彼時,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蘭考大地滿是貧瘠與艱難,但焦裕祿沒有退縮,他與群眾并肩植樹固沙、勘測排澇、改良鹽堿地。這些具象化的場景,讓大家對“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內重現蘭考人民奮斗場景的雕塑群。胡錦麟攝
二、投身實踐:以行動踐行精神,化感悟為擔當
參觀學習之外,團隊成員在館內工作人員的安排下,積極投身實踐活動,將對焦裕祿精神的領悟,轉化為具體行動。
部分成員走進圖書閱覽室,在林林總總的資料間穿梭,仔細搜尋有關焦裕祿同志的史料。他們專注翻閱、認真記錄,試圖從歷史文字中,更深層次地探尋焦裕祿同志的精神足跡,讓精神感悟在史料研讀中持續沉淀;另有成員來到館內公共區域,拿起清潔工具,對樓梯進行清掃。他們身著亮黃色志愿服,認真擦拭臺階,為紀念館營造整潔環境,用勞動踐行服務精神;剩下的成員則奔赴住宿區,清理區域衛生,以勞動為紀念館的日常運轉助力。
這種實踐,是對焦裕祿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動詮釋。親身實踐讓成員們明白,只有行動,才能避免“紙上談兵”,讓焦裕祿精神真正融入青春血脈。

團隊成員在焦裕祿紀念館內打掃樓梯的場景。苗俊玲攝
三、聚首交流:錨定青春擔當,續寫精神傳承
實踐活動雖無物質回報,卻讓隊員們的內心無比充實,精神財富的積累,成為此次蘭考行的珍貴收獲。實踐尾聲,小隊開展交流分享,成員們紛紛講述實踐感悟。在紀念館外,成員們看到一對夫婦駐足凝望場館,他們的身影與場館標語“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相呼應,無聲傳遞著焦裕祿精神的持久影響力。從初入紀念館時被焦裕祿雕塑震撼,到在雕像前產生的集體共鳴,再到偶遇這對夫婦參觀時的觸動,大家愈發清晰:焦裕祿精神,是革命擔當的生動注腳,更是跨越時代的信仰指引。
隊員們決心以“無私奉獻、實干為民”為坐標,在專業領域深耕,讓知識學習與精神傳承同頻;在社會實踐扎根,把青春奮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革命擔當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參觀結束,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蘭考薪火傳承團隊全體成員,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前整齊列隊,懷著崇敬之情與焦裕祿雕像合影。這一張合影,是此次學習足跡的有形記錄,更承載著大家傳承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堅定決心。

一對夫婦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前駐足參觀的場景。羅海洋攝
四、展望未來:攜精神再出發,以行動踐擔當
這場蘭考之行,是實踐團的精神溯源之旅,更是青春擔當的錨定契機。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蘭考薪火傳承團隊將帶著這份精神滋養,以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擔當答卷”,讓革命先輩的擔當精神,在青春傳承中熠熠生輝。
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未來在學習和工作中,會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把焦裕祿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腳踏實地、勇于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讓紅旗在奮進新征程的道路上,高高飄揚。

團隊全體成員在焦裕祿雕像前合影的場景。趙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