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0日,河南科技學院“‘語’你同行大學生義務推普服務隊”深入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黃陵鎮開展為期五天的普通話推廣志愿服務活動。團隊通過甲骨文圖形展示、詩歌誦讀、普通話小課堂等富有創意性的形式,讓當地村民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在黃陵小學附近,推普隊隊員任子續向前來學習的村民展示印有十六個甲骨文的宣傳單,宣傳頁上的甲骨文特意選取與鄉村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字如“豬”“羊”“田”“牛”等字,以便吸引村民的興趣,拉近與村民之間距離。在當地居民對這些甲骨文字形進行判斷后,推普隊員向其講授該甲骨文背后的含義以及演變為當下字體的歷史。“這個像‘太陽’的字念什么?”一位小姑娘指著宣傳頁上的"日"字圖案問道。推普隊隊員任子續隨即用普通話解釋:“這是甲骨文的‘日’字,現在我們讀rì,和‘日子’的‘日’發音一樣。”通過這樣的互動,村民們逐漸了解漢字演變過程,也對普通話發音產生興趣。

圖為推普隊員講授甲骨文知識
為讓推普活動更接地氣,隊員們分成三個小組深入村子,開展入戶宣傳。在村民李大娘家中,隊員郭若楠發現她分不清"zh、ch、sh"和"z、c、s"的發音,便用《普通話常見字讀音手冊》中的繞口令進行示范:“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李大跟著朗讀三遍后,終于掌握正確發音。團隊累計走訪農戶32家,糾正發音錯誤50余處,發放普通話學習手冊70份。

圖為推普隊員發放普通話學習手冊
針對村里留守兒童較多的情況,隊員們在黃陵鎮中心小學開設"普通話小課堂"。在課堂上,隊員們通過“看圖識物”“詩歌朗誦”等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們提升普通話水平。在易錯字詞教學環節中,十幾歲的小朋友將“銀行(yínháng)”誤讀為“yínxíng”,隊員王欣妍立即用卡通卡片展示"行"字的兩個讀音,并舉例說明不同用法。“以前覺得說不說普通話無所謂,這次聽了哥哥姐姐們讀《靜夜思》,才發現普通話讀詩這么好聽”剛上五年級的小朋友在聽完推普隊員們的詩歌朗誦后發自內心說道,“以后我也要好好練習普通話,爭取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除此之外,團隊還特別準備了《唐詩三百首》簡易讀本,教村莊兒童用普通話朗讀中華經典篇目,不少家長表示要跟著孩子一起學普通話。

圖為推普隊員粘貼宣傳標語
推普隊員任子續在后來的實踐分享中說:“當看到孩子們能夠用普通話自信大方地朗讀中華經典詩詞時,我真正理解了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真正意識到團隊的口號‘一字一句普通話,千言萬語匯中華’的深刻含義”。

圖為推普隊員合照
“一字一句普通話,千言萬語匯中華”推廣活動通過甲骨文展示、入戶宣傳、兒童課堂啟蒙等多元形式,將語言教育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讓普通話成為連接鄉村與文化的橋梁。團隊后續將依托線上持續提供指導,讓語言文字的種子在黃陵鎮生根發芽,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持久動力。(通訊員任子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