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潤童心 青春力量引航向
七十年春華秋實,曲阜師范大學的校史長廊里,鐫刻著無數校友扎根教育一線、服務基層發展的動人篇章。值此校慶之際,歷史文化學院“薪火傳校史”社會實踐隊以“理論浸潤與思想啟蒙”為抓手,聚焦鄉鎮留守兒童與社區青少年群體,將校史中的榜樣力量轉化為教育幫扶的生動實踐。其中,實踐隊于8月17日以“校史中的榜樣”主題研學活動為核心載體,通過沉浸式、互動式的設計,讓塵封的校史故事成為照亮青少年成長的精神火炬。
“聽故事”:讓老物件開口說話
隊員們通過PPT展示的方法讓老物件走進活動現場——展示了周慶芳校友用過的鐵皮教案夾,泛黃的紙頁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備課筆記,邊角處還畫著給孩子講解的簡筆畫;有趙明校友收集的民俗老照片,背后標注著“1990年,曲阜王莊村廟會”等字樣;還有李媛校友上網課的手寫時間表,凌晨5點的備注欄里寫著“給留守兒童補課,不能遲到”。
“大家看這個教案夾,周老師當年在山區教書,沒有課本就自己編,沒有粉筆就用木炭在石頭上寫,這個夾子跟著她走了十幾個村莊。”隊員們邊展示邊講述,讓校史故事跳出文字,直抵孩子們的內心。
“觸歷史”:在校史地圖上“重走校友路”
隊員們繪制了一幅“曲師大校友基層服務地圖”,用不同顏色的圖釘標注校友們的服務地點:紅色代表鄉村教育,藍色代表文化傳承,綠色代表公益服務。孩子們可以選擇一個“榜樣坐標”,戴上隊員準備的“時光耳機”——里面是隊員模擬校友口吻錄制的“心里話”。
“我是1985年到菏澤鄉村教書的,第一次去學校時,教室是土坯房,窗戶沒有玻璃,冬天上課凍得手都握不住粉筆……”當社區男孩小宇戴上耳機,聽到校友的“自述”時,他驚訝地說:“原來現在的好條件,是以前的人一點點拼出來的!”觸摸地圖的過程,變成了與校友“跨時空對話”的體驗,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
“演故事”:讓榜樣精神在角色扮演中內化
“現在請大家分組,重現李媛校友給留守兒童上網課的場景——誰想扮演李老師?誰來當村里的孩子?”在隊員的引導下,孩子們立刻投入角色扮演。扮演李媛的社區女孩,認真地模仿著“老師”的語氣:“別怕網絡卡,咱們多試幾次,這道題我一定教會你!”而扮演留守兒童的小欣,起初不好意思說話,在“老師”的鼓勵下,慢慢抬起頭提問……
表演結束后,小女孩說:“原來當老師這么有耐心,我以前總嫌老師管得多,現在覺得好感動。”孩子們在演繹中走進校友的內心世界,榜樣精神不再是遙遠的“事跡”,而成為可模仿、可踐行的行動指南。
對“薪火傳校史”實踐隊而言,這段經歷讓隊員們深刻理解:校史不僅是陳列的史料,更是能滋養心靈的活水;青春的價值,不在于站在何處,而在于照亮了多少角落。
七十年校慶是回望,更是出發。曲阜師范大學“薪火傳校史”社會實踐隊將繼續挖掘校史中的精神富礦,讓更多青少年在榜樣的引領下樹立家國情懷,讓教育的微光匯聚成基層治理的暖流,以青春之力踐行“教育強國”的初心使命。(通訊員 毛樂鈴)
圖為實踐隊隊員向孩子們展示老物件PPT 毛樂鈴供圖
圖為實踐隊隊員展示地圖 毛樂鈴供圖
圖為實踐隊隊員邀請同學們上臺表演 毛樂鈴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