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文耘鄉野”實踐團赴江蘇興化實地調研千垛鎮水上森林
興化水上森林是一座年輕的“霧森”,是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4A旅游景區,素有“蘇中九寨溝”“華中鳥天堂”“天然大氧吧”的美譽,不僅為興化市文旅做出了巨大的經濟貢獻,還促進了生態效益提升。
荒土變寶藏:水上森林的前世今生
實踐團成員在考察水上森林之初收集的資料顯示,這里的水上森林并非產生于自然的造化,而是興化人民長期努力經營的結果。
興化作為里下河腹部的鍋底洼,東濱于海,西達于湖,這樣的“四水投塘”,使得水患之災頻發。為戰勝天災,降低損失,興化人民團結一心在艱苦環境中投入水利建設,經過幾十年努力才將這片荒土從水中撈出。后來,為提高農業收益,各級領導、農林院所科技人員與有經驗的農民反復研討,在實踐中創造了“林、垛、漁”相結合的模式,并發現耐水林木中水杉的優勢尤為突出,這種植物的樹下可種耐蔭作物,也可以進行水產養殖。于是,興化市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水杉種植運動,水上森林應運而生。
魚鳥棲息地:水上森林的多種美景
實踐團前往調研時正值夏季,一步入景區便能感受到一片綠意盎然,森林深處光影斑駁,品種多樣的鷺鳥棲息林間,湖面小魚穿梭游弋,到處生機盡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實踐團成員一路認真聽著講解員的介紹,乘坐竹筏深入體驗,盡情享受水上森林夏日獨特的風光與氣息。
雖然烈日炎炎,小船進入枝繁葉茂的林中后,實踐團成員卻感受到了陣陣清爽涼意。“其實你們每個季節來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講解員說道,“就說秋天吧,這里的樹葉一片片都會染上紅色,又是另一番景象。”這勾起了成員們的無限遐想。
文旅多體驗:水上森林的多樣活動
實踐團成員乘坐竹筏到達小九寨后,繼續步入森林深處,沿著步道在林間穿梭,享受天然氧吧濕潤清新的空氣。斑駁樹影倒映在湖中,魚兒在嬉戲;在高大樹干上可見各類鳥巢;在層層樹影里能捕捉到鷺鳥的身影。這些自然景觀也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福利,是鏡頭下綻放的畫卷。
講解員也介紹了水上森林的衍生價值,除了核心的森林觀光與竹筏體驗外,景區還結合垛田地貌和農耕文化,開發了濕地科普、生態攝影、特色民宿等多元化項目。據統計,水上森林作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不僅顯著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和農副產品銷售,更為李中鎮及周邊區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成為興化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生動樣板。
調研有感悟:水上森林的潛在價值
結束調研后,實踐團成員從小路走出景區,回看這片曾由艱辛汗水澆灌、如今蓬勃生長的水上森林。從昔日抵御自然災害的生態屏障轉變為如今吸引各地來客的文旅高地,興化水上森林的變遷之路深刻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興化水上森林景區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動植物多樣性的迷人風光,更是一份寶貴經驗——一座城市如何依托自身特色,在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之間精準把握平衡,使沉睡的生態寶藏煥發出持久的動人光彩。
此次調研中,實踐團成員領略了水杉林下垛田水道的獨特風景,鷺鳥掠空的精彩瞬間,更親眼看見可以為興化鄉村振興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的優秀樣本。如今,在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設下,這片天然氧吧憑借其獨特的景觀,成為了興化市著名的文旅名片,同時呼應了全球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為特色文旅產業增添一抹亮色。(通訊員 張雯佳 俞佳賢 沈宇亞)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