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文耘鄉野”實踐團調研興化鄭板橋故居 探尋里下河文學的文旅密碼
近日,為深入挖掘興化里下河文學富礦,創新打造“文學IP+農旅融合”產業鏈,南京財經大學“文耘鄉野”實踐團探訪江蘇興化鄭板橋故居。在親身體驗故居文化氛圍與“難得糊涂”米甜酒品嘗活動中,實踐團深切感受到了興化市以深厚文化底蘊驅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在此基礎上,實踐團將與興化政府一同為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故居探訪:觸摸板橋精神內核
在興化市人大主席周世洋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有序進入鄭板橋故居參觀。故居規模精巧,建筑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書房、臥室等生活空間生動再現了這位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當年的生活場景。故居內竹元素無處不在,印證了鄭板橋“無竹不居”的生活理念。“這不光是對竹的喜愛,更是板橋先生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體現。”講解員向實踐團成員介紹道。故居作為核心文化地標,已經成為興化傳承與發揚板橋精神的重要載體。
文脈傳承:文學獎項激活地域文化
興化市對鄭板橋文化的挖掘遠不止故居保護。為持續激發地域文學創作活力,弘揚板橋文學精神,興化市舉辦“鄭板橋文學藝術節”,并設立“鄭板橋文學藝術獎”。此舉不僅促進了板橋文化的傳播,更進一步推動“里下河文學”流派的發展。
里下河文學扎根于興化及周邊里下河地區獨特的水鄉風貌與人文歷史,聚焦鄉土民生,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現實關懷,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版圖上的重要力量。鄭板橋文學獎的持續舉辦,不僅為里下河文學提供了展示平臺和孵化器,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興化作為文化之鄉的知名度與吸引力,成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典范。
對于“以里下河文學為切口推進興化文旅發展”這一議題,實踐團特意采訪了合陳鎮黨委副書記孔興新。他對實踐團“以里下河文學賦能旅游發展”的項目內容發表了獨特的見解?讜浾J為目前里下河文學流派的大眾知名度不高,簡單依靠文學賦能帶動文旅產業發展較難實現,因此,更應綜合考慮當地自然、人文等多重因素,積極探索興化市文旅產業的特色發展路徑。這讓實踐團進一步領會到文旅發展不應停留在紙上談兵,更應考慮實際,靈活創新應對,為實踐團后續產品開發提供了有益指導。
非遺創新:老技藝煥發新生機
在紀念品區展售著由興化市文旅部門主導開發的系列文創產品。產品設計精巧,融合鄭板橋書畫元素及興化文化符號,盡管數量有限,但制作精良且價格親民,吸引了成員們踴躍選購,以實際行動支持地方文旅產業發展。
緊鄰銷售區,依據“難得糊涂”IP創立的“難得”米甜酒品嘗活動正在舉行。實踐團成員體驗后反饋,該酒入口香濃細膩,甘美柔綿,風味獨特,稱得上婦孺皆宜。這杯與鄭板橋著名處世哲學同名的米酒,連接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產業。
“難得”米甜酒的背后是泰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興化米甜酒制作技藝。該技藝于2012年入選泰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難得”酒廠創始人鄒貽爭作為該項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深感責任重大。從最初單一的傳統米甜酒到包含桂花、枸杞、玫瑰等多種口味在內的十幾個米甜酒及果酒品種,從季節性銷售到全年暢銷,這不僅是個人品牌的成就,更是興化市民擔起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責任的典范。
板橋故居的保護與文旅開發、舉辦板橋文學節等一系列實踐,充分體現了興化市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有效探索。文化不應該成為靜止的遺產,而應當是激活旅游與產業的源頭活水。未來,實踐團成員將總結興化文旅經驗,讓文化“活”起來,持續為推動里下河文學與地域文旅結合貢獻青春力量。同時,他們也認識到里下河文學乃至多數非通俗文學大眾知名度不高的局限性,這更意味著以旅游等促進文學推廣的重要性。為此,實踐團將不斷汲取各地文旅經驗,以探索出“文學+”模式的雙贏文旅實現路徑為目標不斷奮斗。(通訊員 張雯佳 沈宇亞)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