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我們懷揣著熱忱與期待,踏上了前往 謝王小學的三下鄉支教之旅。從第一天開班典禮的青澀與懵懂,到輔導孩子們作業時的耐心與陪伴,再到最后一天結束儀式的不舍與眷戀,這段旅程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讓我們對教育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天:開班典禮,開啟希望之旅

清晨,陽光灑在 謝王村的小學校園里,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孩子們早早地坐在教室里,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開班典禮在簡樸而莊重的氛圍中開始了。我們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那一張張純真的臉龐,心中既緊張又興奮。我們用最溫暖的笑容和最親切的話語向孩子們介紹自己,告訴他們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們會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開班典禮上,我們還準備了一些小游戲,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第一個游戲是你畫我猜,培養孩子們和小老師的默契,還有蘿卜蹲,培養大家的反應能力,同時也使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我們幾位小老師也逐一上臺介紹了自己,讓孩子們上課之前就提前認識我們,這樣也有利于增加課堂上的默契度。
輔導作業:用耐心傳遞愛
支教的日子里,輔導孩子們作業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每次作業輔導課,孩子們都會拿著作業本圍在我們身邊,有的孩子遇到難題時會皺起眉頭,有的孩子則會興奮地向我們展示自己的答案,希望得到表揚。

記得有一次,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她在做數學題時總是抓不住解題思路。我耐心地為她講解每一個知識點,用簡單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試圖讓她理解。她一開始很著急,有些害羞,不太好意思說話,我在她身邊小聲安慰她不要著急,慢慢來。我和她一起分析題目,一步一步引導她找到答案。經過多次的輔導,她終于能夠獨立完成數學題了,她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那一刻,我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孩子們自信心的培養。
輔導作業的過程中,我們也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課間休息時,孩子們會拉著我們的手,分享他們的趣事。有的孩子會送給我們她們收藏的貼畫,有的孩子會在黑板上畫一幅畫送給我們。這些小小的舉動,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純真與善良。我們深知,這些孩子或許沒有太多物質資源,但他們用最純真的方式表達著對我們的喜愛和感激。
最后一天:結束儀式,收獲成長與感動
最后一天的結束儀式,校園里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憂傷。我們像往常一樣認真地準備著,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似乎帶著不舍。孩子們也格外安靜,他們知道這是和我們在一起的最后一天了。

結束儀式上,我們回顧了這段時間的學習和成長。我們播放了電影,給予孩子們陪伴,我們平時也會記錄孩子們上課、游戲、輔導作業的點點滴滴。
結束儀式的最后,孩子們為我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幅他們親手畫的畫。畫上是一群孩子圍在我們身邊,背景是美麗的校園。畫的旁邊寫著:“老師,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那一刻,我們的眼眶也濕潤了。我們告訴孩子們,雖然我們離開了,但學習的腳步不能停下,要相信自己,勇敢地追逐夢想。
結束儀式結束后,孩子們紛紛跑過來,把我們團團圍住。有的孩子緊緊地抱住我們,有的孩子則把我們送到教室門口,依依不舍地看著我們離開。那一刻,我們的心也被緊緊地揪住了。我們深知,這段支教經歷不僅改變了孩子們,也改變了我們自己。
收獲與感悟

這次三下鄉支教之旅,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教育的現狀,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我們深知,一次支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什么,但我們相信,我們的努力能夠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通過這次支教,我們更加堅定了自己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未來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會將這份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的關懷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教育的溫暖。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期待著與這些孩子們再次相遇,期待著他們能夠帶著我們的祝福和期望,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次三下鄉支教,將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珍藏,也讓我們更加明白,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點燃希望,傳遞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