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紀實
(通訊員:李金玉 張弛)
暑假期間,由西北師范大學國旗護衛(wèi)隊18名隊員組成的“赤旗筑夢 薪火傳‘漳’”實踐團于2025年8月9日至17日奔赴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第一中學開展了為期九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從紅色場館走訪到軍事訓練,從銀幕前的感動到烈士陵園的沉思,一系列沉浸式體驗讓愛國主義的種子在青年學子心中生根發(fā)芽。
走進歷史現(xiàn)場,感悟紅色精神
8月10日下午,實踐團再次參觀漳縣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的件件文物,無聲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變遷。“以前總覺得歷史很遙遠,但這些實物讓我感受到歷史就在身邊。”實踐團成員李德全駐足在歷史陳列柜前感慨道。
8月11日下午,實踐團奔赴中共中央西北局鹽井會議紀念館。在那里,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團隊成員了解到了鹽井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紀念館講解員動情地介紹:“這次會議為紅軍長征勝利奠定了基礎,體現(xiàn)了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8月12日下午,長征紀念館迎來了一批年輕的參觀者。展館內(nèi),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再現(xiàn)了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和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無畏。“紅軍戰(zhàn)士穿著草鞋走完了兩萬五千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團隊成員楊文雪在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
圖為實踐成員在鹽井會議紀念館內(nèi)聆聽革命歷史講解 團隊成員常軍鵬攝
國旗飄揚,傳承使命
8月9日,兩校國旗班成員交流會如期舉行,互相分享了護旗、升旗的經(jīng)驗與感悟,并對雙方未來寄予厚望。“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每次升旗都是對心靈的洗禮。”漳縣第一中學國旗班班長張奇說道。
圖為實踐成員與高二級國旗班成員見面會場景 團隊成員常軍鵬攝
8月9日下午,新一屆國旗班納新活動在各班開展。經(jīng)過嚴格選拔,一批新隊員成功加入了這個光榮的集體。盡管訓練期間有部分隊員退出,但他們收獲了一段艱辛的過程。
8月13號起,實踐團成員展開對漳縣第一中學高一新生的軍事素養(yǎng)訓練系列實踐活動。操場上,學生們身著校服,即使汗水浸透了衣背,但沒有人輕言放棄。“軍訓不僅鍛煉了我們的體魄,更磨練了我們的意志。”一名參訓學生表示。
光影之間,致敬英雄
8月14日,實踐團成員組織全體高一新生集體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他們用生命捍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我們應當銘記歷史,珍惜和平。”一名學生影片結(jié)束后有感而發(fā)。
8月日17日早上,軍訓結(jié)營儀式隆重舉行。同學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展示了幾天訓練的成果。校領導在致辭中勉勵同學們:“希望你們把在軍訓中培養(yǎng)的好作風、好習慣帶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圖為實踐成員與第五屆國旗班隊員表演倒功操 團隊成員張馳攝
徒步拉練,緬懷先烈
8月17日下午,實踐團成員與國旗班新老隊員共同徒步前往漳縣烈士陵園。此次拉練全程近20公里,耗時5小時。在抵達目的地后,張老師講述了關于楊隨成烈士的革命故事。最后,全體向先輩脫帽致禮,鞠躬默哀。
圖為實踐成員們緩繞烈士墓一周場景 團隊成員張馳攝
實踐最后,部分實踐團成員走進遮陽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觀察獨特地質(zhì)構(gòu)造,親身體驗“綠水青山”的生態(tài)價值。隊員們在山河課堂中深化了家國認同,堅定了將青春書寫在祖國最需要地方的熱忱。
圖為全體實踐成員與漳縣第一中學國旗班全體成員的合影 竇盈盈攝
此次系列實踐活動通過多種形式,讓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經(jīng)過這些實踐活動,同學們親身感受并且深刻理解到了愛國主義的真正內(nèi)涵,希望未來能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緊密結(jié)合,早日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