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泉潤古鎮,青春赴夏鄉 ——記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隊系列活動(三)
發布時間:2025-07-08 閱讀:
鹽泉潤古鎮,青春赴夏鄉
——記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隊系列活動(三)
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隊于7月7日赴巫溪縣寧廠古鎮開展文化調研與社會實踐活動。這座距今約5000年的古鎮是中國早期制鹽地之一,被譽為"上古鹽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
志愿服務隊首先來到龍君廟鹽池遺址。作為寧廠古鎮“鹽文化”的核心載體,遺址雖歷經歲月滄桑,仍能展現當年鹽業生產的盛況。志愿者們仔細觀察鹽池構造并品嘗了鹽池的味道,詳細了解了鹽池發展歷史,充分感受“千年鹽都”的文化底蘊。
隨后的走訪中,通過與當地居民胡敬鋒的交談,志愿者們對當地制鹽工藝的發展以及風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胡敬鋒作為土生土長的寧廠人,他向志愿者們詳細講述了傳統制鹽工藝的流程以及鹽業的發展歷程。此外,志愿者們還向胡敬鋒詢問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特別是困難家庭在貧困補助政策支持下的生活改善等問題。
調研發現,寧廠古鎮保留了大量原始風貌,許多上百年的土木建筑中很多房間早已沒有窗戶,內部結構哦清晰可見。
在鹽泉社區,志愿服務隊取到了寧廠古鎮居委會,專訪了支部書記賀茂春。賀書記重點介紹了三方面情況:一是歷史古建筑保護與修繕,目前古鎮為保存歷史原貌,很多古時建筑年久失修面臨倒塌風險;二是貧困補助落實,區委會會每天定時走訪當地居民,關照其生活,積極為符合條件的家庭辦理補助;三是旅游業發展現狀,賀書記坦言,近年來不少游客因古鎮的“原生態”和鹽文化慕名而來,但由于開發尚未完全成熟,基礎設施、服務不完善,導致部分游客體驗后存在落差。
此次寧廠古鎮走訪調研,不僅讓志愿者們直觀感受到古鎮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更深入了解了當地歷史文化在保護與發展中面臨的實際挑戰。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志愿者們既加深了對基層的認識,也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
記者:許可
攝影:陶涵
作者:許可 來源: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