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天深耕 46 站!山東理工大學 “綠色軌跡” 實踐團交出濟南地鐵調研答卷,助力綠色出行升級
2025年7月15日至29日,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綠色軌跡”社會實踐團14名學子,在濟南地鐵全網絡開展為期14天的專項調研,足跡覆蓋濟濼路站、濟南西站、機場南站等46個不同功能站點。團隊通過實地觀測、乘客訪談、數據梳理,系統總結濟南地鐵在便民服務、接駁優化、特殊群體關懷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形成專業調研總結,為城市軌道交通綠色發展注入青年智慧。
此次調研聚焦“服務民生、賦能綠行”核心目標,團隊按“站點分類、功能聚焦”原則,深入挖掘不同類型站點的服務特色。
在樞紐型站點,濟南西站“高鐵+地鐵”單向免安檢換乘、王舍人站“地鐵+BRT”2分鐘直達的高效接駁,讓成員們直觀感受到交通樞紐的協同效能。
在文旅配套站點,機場南站“書香地鐵”服務區、大學城站泉城文創展示,將出行與文化體驗深度融合,成為調研中的亮眼成果。
針對老年乘客、母嬰群體等特殊需求,團隊重點記錄人文服務亮點:彭家莊站母嬰室配齊護理臺、溫奶器,恒溫設計兼顧舒適與安全;曲家莊站自助售票機字體放大至14號,老年村民獨立操作無壓力;裴家營站“愛心雨袋”搭配防洪物資,雨天便民與應急保障兩不誤。這些細節被逐一納入總結,成為濟南地鐵“以人為本”的生動注腳。
作為交通專業學子,團隊還從專業維度總結滴調研成果。實踐團隊在濟南經過為期14天的調研,共收回720份問卷,剔除124份無效問卷,實際有效問卷數量為596份,有效回收率約為82.8%,最終形成的總結報告中,既提煉濟南地鐵運營服務的成熟經驗,也結合專業提出優化建議。
此次實踐總結不僅是對14天調研的系統梳理,更見證了濟南在公共交通建設中“硬件升級”與“軟件優化”并重的發展成效。山東理工大學“綠色軌跡”實踐團用扎實的調研成果,為城市綠色出行發展提供實踐參考,彰顯當代大學生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實踐擔當!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