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浙江工商大學“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實踐團探訪海寧翁埠夜市。這個毗鄰杭州錢塘區、臨平區的城郊夜市,正從曾經的“馬路攤點”蝶變為服務新居民的規范化共富平臺。實踐團對話夜市負責人盛鑫源及多位攤主,解碼其獨特的治理邏輯與發展路徑。
圖1盛鑫源先生和實踐團成員的合照
破局占道頑疾,安全先行引新生 “改造前,攤位擠占馬路,消防通道缺失,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翁埠村共富夜市負責人盛鑫源先生坦言。面對部分攤主的抵觸,村委會以消除安全隱患為首要目標,頂住壓力推動夜市規范化搬遷與重建,為后續發展奠定安全與秩序基石。
圖2盛鑫源先生接受實踐團成員的采訪
柔性服務托舉,托起居民創業夢 作為新興網紅夜市,翁埠夜市有自己獨特的管理方式。“管理上我們引進第三方,同時村工作人員值班,還會定期組織志愿者在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集中進行志愿服務和引導。”盛鑫源介紹市集實行的“村委會直管+第三方協同+志愿力量補充”模式。同時翁埠夜市設立“愛心攤位”,通過公開報名與抽簽形式,為符合條件的新居民提供創業幫扶,降低入市門檻。
直面同質競爭,精進產品破困局 依托通勤便利與社交媒體傳播,翁埠夜市吸引大量杭城客流,但餐飲、服裝品類集中導致的同質化競爭日益凸顯。“競爭挺激烈的。”攤主們直言。但各類攤主有各自的破題之法,草根智慧在此閃光:服裝攤主王女士專注“貨品質量與種類”留住回頭客;特色小吃攤主陶女士憑獨家“醬料豬蹄”口感贏得外地顧客;而更多攤主則依靠“服務態度、親民價位”積累口碑。盛鑫源透露,村委會正醞釀“限品”引導差異化,并計劃引入海寧特色小吃、非遺手作,以文化破局同質化。
圖3實踐團成員采訪攤主
草根韌性破冰火,漸進升級應民聲 翁埠夜市一直存在客流量不穩定的挑戰,面對節假日高達5萬+的客流與平日人流量稀少的“冰火兩重天”,攤主陳先生表示“心態放好,順其自然”。同時,攤主何先生也提出了“統一攤位格式,增設公共休息區”的改進意見,攤主陶女士則表達了希望進一步完善場地,開發停車場的期許。盛鑫源表示:“市集還處在試營業階段,之后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這份扎根市井的韌性,讓小微經營在波動中生生不息。
圖4實踐團成員采訪攤主
立城郊新樣本,探共富新路徑 翁埠夜市的探索,是城郊結合部草根經濟韌性與活力的生動樣本。從破解占道頑疾的柔性治理到服務新居民的暖心舉措,從直面同質競爭的挑戰到謀劃特色發展的突圍,它生動詮釋了“小攤位”背后連著的“大民生”。在深入調研中,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這片由村委主導、多方協同的“試驗田”,其意義遠不止于繁榮的夜市本身——它是一場關乎“城郊共富”的基層實踐。政策引導的精準度與民間草根創造力的蓬勃在此形成共振,共同驅動著一條煙火氣十足的共同富裕路徑。未來,這里不僅有望成為可持續的“共富樣板”,更以其探索的經驗證明:唯有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頂層設計與基層活力“雙輪驅動”,才能真正讓城郊的煙火氣持續升騰,惠及千家萬戶。
圖5實踐團成員采訪攤主
文案: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會實踐團隊
攝影: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