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周鄭湘 通訊員:符佳、張思宇、何心怡)
湘潭縣紫竹村巾幗志愿服務隊8年堅守,在破解鄉村留守困境中綻放巾幗力量。艾聰,正是這典范中最鮮活的注腳。她與隊員們用精準服務,既解留守之困,更注治理之力——在服務中守護鄉鄰,在奉獻中實現成長,成為無數鄉村志愿者的生動縮影。
2025年7月7日,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赴湘潭市湘潭縣譚家山鎮紫竹村暑期社會實踐團專訪艾聰女士,探尋這份堅守如何從個體的溫暖延伸為群體的力量。

(圖為郭阿姨為獨居老人洗頭)
故事的起點,是城鎮化浪潮下鄉村普遍面臨的困境。隨著青壯年外出務工,紫竹村的留守問題日益凸顯。老人無人照料、兒童安全失管、婦女負擔沉重。艾聰的家庭也曾是這片困境中的一角。轉機出現在2017年秋,村婦女主任提議成立以留守婦女為主體的巾幗志愿服務隊,艾聰第一時間報名加入,從此踏上了守護鄉鄰的道路。
八年來,艾聰作為志愿隊成員,固定負責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平日里,她隨叫隨到;疫情期間,她更是連續半個月值守醫院,全程協調老人疫苗接種,從信息登記到接送陪護,無一不細心周到。艾聰女士說到“這些老人就像自家長輩,得護著。”而這份堅持,讓她成為老人們口中最信賴的人。

(圖為湘潭縣紫竹村巾幗志愿服務隊照料獨居老人)
除了照料老人,留守兒童的成長同樣牽動著艾聰的心。村里開辦留守兒童假期課堂的五年間,她從未缺席后勤工作。對兩名跟隨祖輩生活的離異家庭兒童,她更是傾注了額外的關懷。因此,孩子們從最初的有些封閉,到漸漸依賴她、喊她“媽媽”。即便后來隨父親遷居深圳,仍與她保持著密切聯系。這份跨越距離的牽掛,正是她用愛澆灌出的果實。
在守護鄉鄰的過程中,艾聰也完成了自我的蛻變。“以前除了做飯帶孩子,我連村口都少去。”她笑著回憶道。加入志愿隊后,她更加敢于嘗試新事物、突破自我:從參與組織幾十人的節日活動,到在村書記鼓勵下考取駕照,再到拿下三級月嫂證、參與直播助農培訓,甚至深夜仍在學習銷售技巧。這份成長,讓她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在回憶難忘的志愿服務經歷時,艾聰女士稍作沉思,情緒便瞬間涌了上來。她低下頭,眼淚盈滿眼眶,聲音有些顫抖地講述起村里一位半身癱瘓的孤寡老人的故事。幾次哽咽停頓后,她繼續道:“老人身體不便,我們第一次去時,她的屋子亂成一團,自己根本沒法收拾,看著特別心疼……”真摯的情感讓在場的實踐團成員也為之動容,眼中充滿了對這位志愿者的深深敬意與尊重。

(圖為艾聰講到動容處落淚)
如今,這支巾幗志愿服務隊已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100多人。在艾聰的影響下,隊員們為獨居老人理發、量血壓,通過直播助農銷售農產品,協助支教老師開展課外活動。老人有了固定陪伴,孩子少了手機依賴,禮堂的節日活動越來越熱鬧……村里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
“希望更多人加入,讓老人有人疼、孩子有人管,日子才有奔頭。”艾聰的愿望樸素而堅定。八年來,她用自己的堅韌守護了鄉土的溫度,也實現了自我的價值。而她與隊友們踏出的每一步,都在讓這份愿望慢慢照進現實——這便是微光匯聚成星河的力量,是鄉村守護者們用初心寫就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