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至25日,武漢的鄉野間迎來了一群充滿朝氣的“青耘者”。大連理工大學“緣萊是理·青耘鄉興”社會實踐團懷著對鄉村振興的熱忱,踏上江城的鄉村土地,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實踐之旅。六天時間里,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走訪多家企業。成員們用腳步丈量鄉村的每一寸土地,用調研探尋振興的每一條路徑,在田間地頭與鄉村的深度互動中,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1.“智慧種養”,科技賦能農業新篇章
帶著對現代農業科技的好奇與期待,實踐團深入多家企業,親眼見證科技如何為傳統農業注入新活力。在武漢華碧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員們看到了科技在水產養殖中的巨大作用。華碧源的控溫裝置保障了鱘鰻養殖的穩定性和成活率,科洋生物的自動排污裝置和增氧設備則提升了養殖效率和質量。兩家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為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武漢市東西湖維農種苗有限公司,成員們參觀了標準化種植流程和智能設施的應用。從濕簾、風機到遮陽設備,這些智能設施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精準化。區農投集團菌棒廠的全自動化生產線讓成員們驚嘆不已,每條生產線僅需2名工作人員,一小時可產出1500包菌棒,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食用菌智能空調大棚和植物工廠的無土栽培技術,更是打破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限,讓實踐團看到了科技在農業領域的無限可能。
湖北柏泉茶園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鑫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則展示了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魅力。在柏泉茶園,科技手段不僅提升了茶產業的品質和效率,還為傳統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鑫三江,現代農業種養殖設施與鄉村旅游的結合,打造出獨特的鄉村休閑體驗,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從柏泉茶園的科技賦能到鑫三江的產業融合,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多元化路徑,傳統農業在科技和創新的助力下煥發出新的生機。
2.“數鏈產銷”,數字化助力產銷對接 鄉村振興道路上,產銷對接是較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實踐團深入多家企業和合作社調研數字化在農產品銷售中的重要作用。在楚郵云倉,成員們參觀自動化分揀線、智能倉儲系統,在金豐公社,“全程托管+訂單農業”模式為農戶提供了從種到收的標準化服務,包括無人機飛防、機械化收割等,幫助小農戶更好地對接大市場。數字化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節約了農資成本,為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武漢光明乳品有限公司華中生產基地和湖北周黑鴨食品工業園有限公司則展現了企業生產自動化的高效與精準。在光明乳品,無人叉車和自動包裝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而在周黑鴨,超聲波解凍、氣調保鮮包裝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光明乳品的無人化生產到周黑鴨的智能化加工,成員們看到了數字化在農產品加工和銷售中的重要作用,為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3.“智服鄉村”,服務創新激活鄉村潛能 鄉村振興不僅要靠科技和產業,更要靠服務創新來激活鄉村的內生動力。在官塘村綜合服務站,成員們看到了“一站式”服務為村民帶來的便利。服務站配備智能終端、冷鏈倉儲等設施,極大提升了農產品流通效率,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慈惠街道“郷伴慈惠”文旅農業示范區,成員們感受到文旅改造的魅力。從“村里咖啡”的老物件改造,到樈池的中式美學館,再到“愿驛•半閑”民宿的網紅空間,示范區將傳統鄉村與現代文旅相結合,打造出獨特的鄉村休閑體驗。通過與示范區負責人的深入交流,成員們探討了青年返鄉和鄉村振興的路徑,深刻感受到服務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從官塘村的便民服務到慈惠街道的文旅融合,實踐團看到了服務創新在提升鄉村生活質量和促進鄉村發展中的雙重價值。
4.“數治保障”,數字治理筑牢發展根基 帶著對數字治理如何筑牢鄉村振興根基的思考,實踐團走訪了武漢市東西湖經濟信息化和科技創新局、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和國網武漢市東西湖區供電公司等關鍵支撐單位。在農業農村局,成員們了解到政策支持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普及無人機技術、推廣精品農業、實施品牌授權等措施,農業農村局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這些政策不僅幫助農民提高了收入,還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次武漢之行,是大連理工大學“緣萊是理·青耘鄉興”社會實踐團開展的一次極具意義的鄉村振興探尋之旅。成員們通過實地調研與訪談,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技賦能、產業支撐、服務創新和數字治理的協同推進。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青年是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實踐團的成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持續關注鄉村振興,積極投身相關實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更多青春力量,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